中國設5%增長目標 華爾街日報:表明可經受貿易戰考驗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與2023年、2024年持平。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採取一系列報復措施反擊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新關稅的措施,並為今年經濟設定了強勁的增長目標。北京此舉是在向華盛頓發出信號,表明中國可以經受住新一輪中美貿易戰的考驗。
李強5日在今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5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GDP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CPI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李強稱,提出上述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並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
在李強發表今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的前一天,美國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進一步加徵10%,北京隨即宣布對740項美國農產品加徵10%或15%的關稅,並對多家美國公司實施管制。
華爾街日報指出,值此之際,中國將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表明北京預計中國經濟將能夠抵禦來自華盛頓日益增加的貿易壓力。中國政府還表示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這是多年來的最高水平,顯示中國政府打算為在貿易戰重新爆發之前就已陷入低迷的經濟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華爾街日報表示,與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期相比,中國目前更加依賴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這使得中國經濟在與美國不斷升溫的貿易戰中變得脆弱。
報導引述分析人士看法稱,到目前為止,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反應是有針對性和克制的,意味著中國準備反擊川普的貿易懲罰措施,同時也留下了談判的空間。
「這仍然是對美國關稅非常溫和的回應,」澳新銀行經濟和市場研究部(ANZ Research)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表示。「這不是針對美國的廣泛關稅。」
不過中國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則認為,中國4日採取的一系列反制行動,「既堅決、也精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中國這次對美加徵關稅的領域就集中在農產品。
「玉淵譚天」指出,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占美農產品總出口近五分之一。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2024年,中國是美國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場、美國牛肉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豬肉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乳製品第三大出口市場、美國小麥第四大出口市場。
文章稱,中方的行為表明,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將關稅措施強加在中方頭上,中國必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美方必將付出代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