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FBI調查引發寒蟬效應 中國旅美科學家「活恐懼中」

達美航空1原因送現金 幸運乘客改票賺3000元

事關民族尊嚴…習近平上任後 13年追回2156件國寶

18大以來,中國追回2156件流失文物,圖為2014年美國返還中國文物。(中新社資料照片)
18大以來,中國追回2156件流失文物,圖為2014年美國返還中國文物。(中新社資料照片)

許多國家都在加速追索因各種原因流失海外的文物。中國官媒指出,文物追索和返還,事關民族尊嚴、事關中華文脈,是全體中華兒女願望。2012年中共18大(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以來,中國文物追索返還進入「快車道」,據中國國家文物局統計,18大以來已有51批次、2156件(套)流失文物藝術品回歸中國。

人民日報23日報導,回首往昔,文物流失是中華兒女心中難以癒合的創傷。在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由於戰爭、走私等多種原因,大量的中國文物被迫遠離故土,漂泊海外。遠古玉器、商周青銅、唐宋名畫、元明瓷器、珍本古籍…許多堪稱國寶級的珍貴文物變成國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令人扼腕嘆息。

報導稱,文物追索工作始終牽動著中國官方的心。中國不斷加強文物追索法治體系,國家文物局成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辦公室」,各個部門形成連動,為文物「回家」保駕護航。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會長劉玉珠表示,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流散回歸歷程與國家治亂、民族興衰密切相關,寄託著中國人民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情感。

人民日報強調,「不管過去了多久,只要是非法盜取的中國文物,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都將堅定不移地追索」。數據顯示,近五年「國寶回家」相關話題網路閱讀量超百億次,「九○後」、「○○後」成為關注主力。  

報導稱,面對流失文物背景調查艱難、現狀複雜,國際法約束力弱、適用範圍有限等問題,中國在綜合運用外交斡旋、執法合作、協商談判等方式的同時,積極拓展民事訴訟、民間捐贈各種手段,形成政府與民間連動、國內與國際互動的合力。文物追索已經從簡單的索要,升級為科技、外交、法律的多維博弈。

圖為2014年美方返還的銅鎏金勝樂金剛像。(中新社資料照片)
圖為2014年美方返還的銅鎏金勝樂金剛像。(中新社資料照片)

習近平 中共

上一則

小楊哥要回來了? 三隻羊繳清鉅額罰款准「恢復經營」

下一則

中國這個部長每早必看新聞 「得知道睡著時發生啥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