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報告:中國仍是全球製造業核心 經濟增速將保5

博鰲亞洲論壇25日在海南揭幕,大會發表年度旗艦報告,預估今年亞洲經濟增速將達4.5%,略高於去年的4.4%,仍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估中國將保持5%以上的較高增速。報告同時指出,中國仍是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核心,且愈來愈多企業傾向採取「中國+1」的供應鏈布局策略。
博鰲首場論壇活動聚焦中國經濟前景,針對中國要實現5%左右經濟成長目標,與會專家認為仍充滿挑戰與困難。前重慶市長黃奇帆表示,持續擴大開放是不可缺少的經濟引擎。中國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則認為應提高中國民眾消費力。
中國社科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表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亞洲經濟體GDP總量占世界比重由去年的48.1%,上升至今年的48.6%。其中,東亞、南亞、中亞與西亞地區經濟成長率估分別為4.3%、5.9%、5%和2.9%。
張宇燕指,今年受到美國財政政策空間收窄、貨幣政策總體趨於寬鬆,經貿合作泛安全化、經濟去風險化、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發生劇烈變化,都將對亞洲經濟發展產生各種影響。但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強調,亞洲經濟體特別是中國、東盟持續展現強勁韌性和活力,在經濟增長、貨物與服務貿易、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將成為穩定和支撐世界經濟的重要基石。
年會報告指,全球外資對亞洲經濟體的依賴程度在波動中上升,近年來達到60%左右,而中國和東協仍是對外資最有吸引力的亞洲經濟體。報告還稱,美國在2018年發起貿易戰後,不僅未提升美國在製造業全球價值鏈中的相對地位,美中重要性與差距反而不斷拉大。
報告並指,中國在2023年依然是對亞洲外資流量依賴程度最高的經濟體。同時,中國供應鏈多元化趨勢明顯,愈來愈多的企業傾向於採取「中國+1」的供應鏈布局策略,而且中國的中高端產業向外轉移的趨勢將會放緩。
針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報告認為該協定仍將塑造亞洲經濟新未來,去年區域內整體貿易狀況有幾個特徵,包括區域內貿易總額年增3%,其中寮國、柬埔寨、印尼與緬甸等地成長最快;中間品貿易成長快;服務貿易快速發展,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突破1兆美元;外商直接投資成長較快;價值鏈深化,2023年區域內價值鏈貿易達到48.1%。但報告也指,RCEP有市場整合不足、規則利用率偏低、規制水準有待提升與政策協調和爭端解決機制待完善等挑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