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多年 中國副外長:爭取明年達成

中國與東協各國針對「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已有多年,近期相關紛擾頻繁發生,最新消息顯示,中國官方希望爭取在2026年達成「南海行為準則」,以構建「更加完善的南海規則秩序」。
據中新社,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陳曉東27日在海南出席博鰲論壇南海分論壇時,作主旨發言時表示,中國堅持通過「建立規則塑造地區秩序」。他提到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確立了處理南海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共同規範。中國願同各方繼續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他強調,同時排除干擾,聚同化異,在已經完成案文三讀的基礎上,爭取在2026年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構建更加完善的南海規則秩序。
另據中國外交部官網的通稿,並未提到陳曉東所說的2026年期限,而是指出陳曉東介紹了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歷史經緯和法理依據,強調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對相關海域擁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陳曉東並指出,當前個別南海當事國為謀求非法利益不斷在海上侵權挑釁,某些域外國家頻頻打「南海牌」,加大在南海的軍事投射,給南海和平穩定帶來風險挑戰。他強調中國將繼續宣導各方堅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海上爭議,通過對話合作管控海上局勢,防範並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擾破壞南海和平穩定,通過建立規則塑造地區秩序。他表態中國將堅定不移做南海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本屆分論壇由中國南海研究院主辦,圍繞南海區域秩序構建和「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南海環境保護實踐與區域合作、海洋經濟一體化等議題深入交流研討。來自中國、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約150名官員和學者參加。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與東協2002年達成「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但相關約束力不強,而雙方此後仍持續討論,並於2018年形成「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當年時任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希望三年內達成,隔年各方完成第一輪審讀,啟動第二輪審讀,但直到2023年7月才完成第二輪審讀,同年10月啟動第三輪審讀。
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7日在兩會記者會上,透露中國與東協國家的「南海行為準則」已完成案文三讀,中國對達成「準則」的前景充滿信心,且「已實現同南海當事國涉海機制性對話的全覆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