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靠提振內需對沖川普關稅? 美學者不樂觀:1根源難改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其中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將加徵34%的關稅。對此,曾任摩根史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的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羅奇(Stephen Roach)表示,「對於世界各國而言,都將面臨著由關稅引起的非常嚴重的外部衝擊,尤其對於仍然非常依賴全球貿易的中國而言。」
長期觀察中國經濟的羅奇近日接受中國媒體「財新網」訪問時指出,從過去幾十年的經驗看,中國善於應對外部衝擊。從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再到川普1.0和2.0的貿易衝擊,每隔十年左右,出口導向型的中國就被迫要提升自身韌性。
「中國高層近期的表態也表明,他們已經準備好迎接另一次外部衝擊,但這次的風險在於,外部衝擊的數量級是非常巨大的。中國重點通過重振國內消費來提振經濟的舉措是否可行,我表示謹慎態度。」羅奇說。
羅奇稱,在中國經濟政策研究領域,消費主導的經濟再平衡是老生常談,但迄今收效甚微。目前來看,中國政策層仍持續強調「以舊換新」政策,試圖提前釋放汽車、家電及部分消費電子等大件耐用品更新換代的需求;但僅靠一次性刺激置換需求,並不能化解居民預防性儲蓄居高不下的頑疾,這意味著非剛性消費的持續增長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4年中國居民儲蓄率達43.44%,遠高於歐美發達國家水平。羅奇認為,要讓中國消費者增加消費,根源在於減少他們由恐懼驅動的預防性儲蓄,要改變中國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但推出提高勞動收入的政策相對容易,但要扭轉消費者的行為動機則困難得多,因為這需要消除人們內心深處對未來的擔憂。
羅奇表示,消除人們對未來擔憂的關鍵,在於推動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在他看來,盡管中國政府在擴大社保覆蓋面方面有所行動,但還是沒有投入大量資源來實質性提升社會保障福利水準。
「需要有非常大額(massive)的資源投入才行。如果不下血本提高社保福利質量,那怎樣向大眾家庭發出明確信號?又怎樣改變消費者內心深處對未來的擔憂?」他說。
針對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羅奇預期,將導致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這會給全球貿易帶來很大壓力,正如1930年美國稅法帶來的影響那樣,「一場競相踩踏的競爭已不可避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