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中國大豆採購閃電戰告捷 震動全球

中美關稅之戰的戰中之戰,是上周突現的「大豆採購閃電戰」,由之還引出了「大豆外交」之說。大戰要打成持久戰,大豆對中國中國重要,仍只是「糧食安全」之一角,從中共高層到主管的農業部門,正為之心憂。
所謂「大豆採購閃電戰」,說的是中國中國進口商在三天內狂掃巴西大豆,這批大豆要用40條船來裝,總量約為240萬公噸。這採購總量的巨大、下單之急速,對全球市場都有震動。將這一採購行動稱為「戰」,是有中美關稅戰背景,有對美國農民和政府的震動。
閃電採購引出「大豆外交」之說,一是因這採購,令巴西對中國大豆出口量較去年同期急增32%,而巴西大豆已占中國中國年大豆採購總量的68%;又因中國是美國大豆重要買家,本是中美貿易戰中的一個武器,今次採購,令中國對美農產品進口依賴度降至十年的最低點,美國大豆由六成依賴,變成可替代的兩成占有量。
中國在中美關稅戰的關鍵時刻發動「大豆採購閃電戰」,除是打關稅戰中的一張牌,還有實際意義,是買大豆拿來榨豆油,然後用豆粕作飼料,就有更多的肉吃。有油有肉,日子才可以過下去。
川普發動第一輪貿易戰後,中國持續進行多方「補鏈」行動,其中一項是展開了全球農業供應鏈的重建,大豆供應鏈是其中一環,中國與巴西的種大豆賣大豆,中間有好多故事可講,這才有一口氣買40船大豆的故事,中國專家稱為「油瓶子安全」戰略,還說這回算貿易戰首戰告捷。
「油瓶子」只是14億中國人生活所需之一,後面還有「糧袋子」即中國人天天要吃米吃麵。有油炒菜、有肉可燉,還要吃飽飯,所以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更長的生產和供應鏈條,所以中國的農業部門和決策部門還有更多事要忙。
先看中國農業農村部在忙甚麼。上任部長唐仁健被抓,現任部長韓俊上任後特別勤力,上周跑到經濟大省山東調研,題目是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等工作。
山東是中國經濟又工又農的經濟大省,韓俊跑到山東,第一站就是去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了解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育種進展和成果推廣情況,說當前中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了世界第一方陣,但對照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還有差距,要求山東發揮農業科技強省作用,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韓俊在去山東之前,先在農業農村部的部屬單位調研,包括了到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通過耕地質量大數據平臺查看耕地質量監測情況,強調耕地保護嚴守紅線。又到全國畜牧總站,透過畜牧業綜合信息平臺了解生豬產能調控、奶牛肉牛產業發展等,強調要著眼保障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持續做好畜牧業生產監測分析。
大豆採購戰和中國農業農村部新動作之外,在今次中美關稅戰背景下,中共領導層表現出更強烈的「糧食安全」擔憂,為此中國國務院新發了份文件,題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畫(2024-2035年)》,被稱為重磅文件提出的重點要求,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在中美關稅戰、中美大脫鉤背景下,這文件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定為頭等大事,要求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築牢建設農業強國的物質基礎。
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中,穀物是重要一項,去年中國進口的穀物的對美依賴度19.6%,由大豆採購戰看來,這依賴度勢必會大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