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沙國大單推動Nvidia上揚 史指收復今年所有跌幅

不親赴土耳其?川普派魯比歐出席俄烏談判

北大學者籲京打對等戰 在成熟製程晶片對美「卡脖子」

聽新聞
test
0:00 /0:00
有學者認為,中國應堅持在傳統晶片行業形成競爭優勢,並以在傳統晶片對美國「卡脖子」作為反制手段。(路透)
有學者認為,中國應堅持在傳統晶片行業形成競爭優勢,並以在傳統晶片對美國「卡脖子」作為反制手段。(路透)

美國不斷緊縮對中國高階晶片的封鎖,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學者何鵬宇以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興衰為例,呼籲中國要堅持在傳統晶片(成熟製程晶片)行業形成競爭優勢。他並指出,既然美國在先進製程晶片對中國「卡脖子」,中國也可以對等在傳統晶片對美國「卡脖子」,形成戰略反制。

何鵬宇表示,中國還能以傳統晶片為基礎持續做大本土產業鏈,龐大的本土市場需求將為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創造出比美國更強的投資能力和應用機會,由此中國將以更快的技術進步速度趕超美國。

何鵬宇15日在「文化縱橫」發表題為「『芯片鐵幕』前夜,中國半導體工業存在另一種可能性」的文章指出,傳統晶片雖採成熟製程,但在設計、封裝環節仍存在創新空間。而且市場規模將決定技術演進,傳統晶片占全球70%的晶片消耗量,覆蓋汽車、消費電子等核心產業,其龐大的應用規模可為後發者提供技術迭代的「練兵場」。

他表示,日本在1980年代通過計算器晶片積累的CMOS技術和製造能力,就最終反超美國存儲晶片市場,證明傳統領域是後進者能力躍遷的跳板。‍‍‍‍‍

何鵬宇稱,中國已具備了在傳統晶片上形成競爭優勢的所有條件,中國半導體工業不僅在各個主要環節都有參與市場競爭的本土企業,且這些企業在傳統晶片擴產的帶動下正在形成本土產業鏈。

與此同時,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和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一方面創造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最為齊全的設備、材料和設計軟體等生產資料供給。中國還擁有全球最大的理工科教育體系,可為半導體工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

2021年,中國的晶片產量較前一年大增近40%,2023年繼續以12%的增幅「狂飆」。何鵬宇預期,中國的晶片產能將在今年與領先國家持平,並在202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國。‍

何鵬宇建議中國官方,在美國市場實質上對中國晶片禁入的情況下,中國也需要敢於對本土市場進行對等管制,不允許支持禁令的美國企業反過來擠壓中國本土企業的市場空間。

日本

上一則

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估82億人民幣 占全球約50%

下一則

香港建造業意外頻發 「棚紙」未搭先簽 檢驗員被轟荒唐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