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意人來說是風水 一代文字師手寫招牌凝聚3道氣
![香港書法家及字體設計師歐陽昌,被尊稱為「文字師」,他以北魏體作變體的真體字書法而著名,同時也發明仿石紋物料發光彩。(取材自維基百科)](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5/01/22/31355365.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香港特色文字在消逝,有霓虹燈招牌的逐漸清拆,有手寫小巴水牌照變成電腦字體,有手雕麻將再無傳承即將落幕。書法字有流派,落筆含氣韻、靈魂;電腦的廣泛應用使眾多書法家不再將手寫招牌作為職業,商業書法便也逐漸消失。
文匯報報導,「香江墨跡」一書的作者黃宣游表示,「手寫且人手雕琢的字體,是有『氣』在當中的。從前的生意人,一定會去找人來寫招牌,因為人是生的,而電腦、機械是死的,這對於生意人來說是一種風水。」他稱,由書法家所書寫的招牌,凝聚著三種「氣」,包括書法家的「氣」、招牌師傅製作的「氣」以及商家本身的「氣」,三氣缺一不可,也是當時華人經商的奠基石。
報導指出,電腦的出現對書法衝擊很大,不過也因為電腦的出現,有人將不同的書法風格傳承,作為字體使用。
2020年末,黃宣游開始收集香港1920至80年代應用書法家的作品,「書法的傳承之少,變相讓一些派別漸漸失傳。『墨跡』研究計畫就在不同的文獻中找到當初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嘗試重現。」
難度大嗎?很大,「凡存在過的必定留下痕跡。」黃宣游很肯定地說道,「藝術家過身之後留下的東西是一個中立的存在,但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種承先啟後的意義。」
香港招牌製作師傅歐陽昌被尊稱為「文字師」,他以北魏體作變體的真體字書法而著名,同時亦發明仿石紋物料發光彩。若要追溯的話,已經是40多年前,那時候的歐陽昌年輕,來到香港便以字謀生。早年歐陽昌的字畫店以招牌為主,全盛時期有工廠,員工亦有30來位,直至2020年時全港仍有過千招牌出自他手筆。
報導說,後來歐陽昌以「中國大網紅」號發布作品,自稱擁上百萬粉絲,「勁過劉德華」。然而在平台搜尋他發布的視頻作品,似有些「走火入魔」的狀態。有赴港旅遊的愛字者專門去尋他,交談中似乎也覺得這位「大俠」言語並不如常,彷彿沉浸在自己的字畫世界中。
世代更迭亦決定著行業跌宕,與文字交手了一輩子,相信歐陽昌對自己信仰的真體字書法至今堅持,亦惟有堅持。但隨著手寫字再不是主流,真正賞識的人又有幾個?在藝術中「走火入魔」,恐怕是一種必然了。
![香港著名佛家勝地大嶼山昂坪的大雄寶殿,是區建公於1940年揮筆題字。(取材自墨跡...](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5/01/22/3135536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