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胎熊貓首見客 港海洋公園排長龍 「看5分鐘不過癮」

在香港出生的一對熊貓龍鳳胎寶寶「家姐」「細佬」16日首次與公眾見面,大批期待已久的市民及旅客早上提前兩三個小時便到達海洋公園門外等候入場探望。海洋公園開門約半小時後,因為等候入場館的輪候人數太多而實施人流管制,參觀者要領取不同時間段的門券才能入場,輪候時間約需一個小時。
文匯報報導,有本地熊貓發燒友提前兩個小時到達海洋公園,形容龍鳳胎與想像中一樣活潑可愛;有內地熊貓發燒友更從成都赴港探望大熊貓寶寶,表示有機會將再到香港探望。多位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均認為,可透過文創產品、網站直播、大熊貓電影、紀錄片等多種形式促「熊貓經濟」發展,並與其他大熊貓明星如「花花」、「福寶」等聯動,打造「熊貓家族」網絡。
媒體16日早9時到海洋公園直擊遊人探望大熊貓寶寶情況,距開門仍有一小時已排起長長人龍。10時一到,大批遊人即衝向熊貓館排隊等候入場。

海洋公園表示,流水式參觀流程約為5分鐘,人流高峰期時探訪時間更縮短至只有一兩分鐘。早上約10時30分實施人流管制,要領取門券分批入場。近早上11時已在派送12時的門券。輪候入場館的龍尾指示牌,表示須輪候約45分鐘。
16日早到場探望大熊貓寶寶的市民黃小姐表示,之前在成都熊貓基地入場只有3分鐘參觀時間,但為此排隊兩三小時。她表示會考慮花1500港元(約192.7美元)買貴賓團門票,但名額只有40個,期望可提供更多名額。她建議園方可推出大熊貓綜藝節目,吸引更多人入場。

熊貓發燒友邱先生專程從成都到港,看到熊貓寶寶坐著啃葉子、啃腳,特別可愛。在深圳讀書的印尼旅客認為一次只探望數分鐘時間不夠,會逗留到公園關門,多排幾次隊。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16日建議利用網路將大熊貓影響力擴至全球,「例如可以定期舉辦大熊貓網絡直播,吸引國際旅客赴港『朝聖』,也可設大熊貓助養機制,讓VIP粉絲與大熊貓進行更多互動。」並建議將六隻熊貓的不同性格特點充分擬人化吸眼球,還可與其他地區的大熊貓明星聯動,打造「熊貓家族」網絡。

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表示,文化及影視業界可考慮打造本地獨有的大熊貓IP,推出一個或多個代表香港的大熊貓卡通或影視形象,並可考慮將大熊貓與既有的香港特色IP結合,如麥兜甚至和李小龍結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