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再不努力 河套變半河套」學者促發展河套香港園區

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郭毅可,19日在2025深港院士專家(河套)座談會上呼籲,香港應加快推進河套香港園區發展,他表示「河套深圳這邊是高樓大廈,香港那邊卻還是農田,所以我覺得香港要努力,再不努力,河套就變成『半河套』了。」
文匯報報導,此次座談會上深港院士紛紛建言,深港合作優勢獨特,應當盡速推動各項要素流動便利舉措,有院士提出在河套打造數據「蓄水池」、共享算力中心等,港深攜手用好河套這個大灣區重要科創平台。
由深圳海外聯誼會、廣東院士聯合會、福田區海外聯誼會聯合主辦的「圳•智薈」2025深港院士專家(河套)座談會在深圳市福田區河套科創中心舉行。活動以「深港共謀北都發展、推動河套創科提速」為主題,匯聚深港兩地院士專家、政府代表、政協委員及企業領袖等近百人,共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新路徑,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言獻策。
「吸引人才」是座談會上的「高頻詞」,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傑出講座教授陳清泉指出,河套地區可以依託深港兩地園區共同創造這個氛圍。深港珠聯璧合能夠進一步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香港有很好的基礎科研氛圍,深圳有很好的產業化氛圍,你可以在這裡搞發明,也可以在這裡發財,所以這裡有條件成為全世界青年人創新創業的熱土。」
郭毅可建議,深港應當在河套這個特殊區域,打造國際人工智能開源工程師學院,以開放的環境吸引人工智能人才匯聚,國外人才來到這裡不需要進入內地,內地的工程師也不需要真正去到香港,可以在這裡解決問題。」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成利指出,在大灣區,香港的高校可以做一些前沿性的研究,企業和機構把這些研究成果產業化。香港理工大學非常提倡知識轉化,有河套園區的支持,希望產業化這條路能夠走得更寬,真正做到像理工大學長期提倡的產學研結合。另一方面是資源共享。香港地方很小,實驗室非常擠,限制了發展,如果在河套,硬件設施、軟件設施可以和香港進行資源共享,相信會很吸引香港的教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