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別人恐懼我貪婪:巴菲特交棒 94歲股神的「價值投資」傳奇

關稅戰後 美國網紅飛中國代購掃貨成趨勢

港2成中小生超重 93.9%受訪學生體能活動水平不足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4日是世界肥胖日,香港肥胖學會3日引述衛生署數字顯示,出席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的小學生及中學生,2022/23學年超重(包括肥胖)普遍率分別維持19.5%及20.5%高水平,警告肥胖不僅影響外觀,更大幅增加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肝病、睡眠窒息症及某些癌症的風險。

大公、文匯報報導,肥胖是代謝性脂肪肝主要高風險因素,如超重問題不加控制,將增加患病風險,或引發肝硬化甚至肝癌。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要肥肥白白才可愛,但兒童肥胖已成為全球主要健康問題之一。」3日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學會候任主席兼兒科專科醫生施穎珊指,香港學童因課餘補習及活動繁忙,飲食習慣不佳,加上運動不足,導致肥胖問題日益嚴重。

不少國際研究顯示,肥胖學童學業表現普遍不如正常體重學生,她列舉西班牙一項研究指出,肥胖對學業成績及認知能力有負面影響,尤其對女孩的整體表現及男女學生的認知能力,包括認知反射測試(CRT)分數、財務能力及英語成績造成不良影響。她指運動有助提升青春期前兒童的執行功能、注意力及學習成績,持續運動健康效果尤為顯著。

據衛生署資料顯示,2022/23學年有多達93.9%受訪學生表示體能活動水平不足,未達世衛建議每日體能活動量。隨着肥胖率上升,代謝性脂肪肝(MASLD)問題備受關注。香港亞洲肝炎會主席、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林朗昕3日於發布會指,肥胖是MASLD主要高風險因素。如長期不加控制,肝臟脂肪過度積聚可能引發脂肪性肝炎,最終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林朗昕提醒脂肪肝並非成年人專屬疾病,兒童及青少年病例正不斷上升。數據顯示普通兒童群體MASLD患病率約3%至10%,但肥胖兒童患病率卻高達29%至38%。目前尚無針對性根治藥物,故預防尤為重要。

學會及肝炎會呼籲市民,應從小培養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如超重問題嚴重應諮詢醫生,考慮及早接受合適的治療方案,減少肥胖引發的一系列共病風險。

香港 心臟病 世衛

上一則

美中打擊文物非法販運 41件藝術品返還中國

下一則

東南亞穆斯林旅業訪港團 讚友善配套齊全 鍾情港式點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