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擴大輸入7萬外勞 1年半增23倍 重創本地建築、餐飲…

香港勞權監察26日發表報告,強烈要求港府即時停止擴大輸入外勞的計畫,並批評港府未經公眾諮詢便推行計畫,約1年半已最少引入7.1萬名外勞,激增達23倍。勞權監察指,在經濟尚未復甦的情況下,如繼續大規模引入外勞,將進一步嚴重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建築、餐飲及零售業。呼籲港府立即停止相關措施,推動長遠勞工法例改革,改善勞動市場。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根據報告,港府自2023年以來,強推「行業輸入外勞計畫」及「補充勞工優化計畫」,並未進行公眾諮詢,這兩項措施已大規模擴大外勞輸入,1年半來已最少引入7.1萬外勞,遠超以往每年約3100名的平均數量,相當於香港65%失業人數。
根據香港勞權監察的數據,建築、餐飲和零售業的失業率已經大幅攀升。特別是在建築業,輸入外勞計畫自2023年10月開始實行,失業率由3.9%上升至4.4%,失業人數增加16%。同時,零售業和餐飲業的失業率也顯著上升,分別由3.2%升至4%,和由4.3%升至4.7%。
報告指出,這些行業的就業不足率同樣飆升,零售業和餐飲業的就業不足人數分別增長58%和41%。這些數字顯示,外勞的輸入並未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反加劇本地工人失業。
報告還指出,外勞輸入擴大,勞工供應量增加,導致某些行業工資增幅跑輸大市。以建築業為例,儘管工人薪資未有上漲,但由於生活成本上升,實際變相減薪。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港府無視本地工人的就業權益,強行推行擴大外勞輸入計畫,已嚴重影響本地勞動市場:「以往港府也曾多次為了遷就商界利益,嘗試推行擴大輸入外勞政策卻未能成功,但港區國安法實施以後,自主工會陣營被瓦解,議會的監察功能遭閹割,令當權者可以肆無忌憚地推行一些不得人心的社會政策。特別在目前高壓政治環境下,建制工會只顧依附權勢毫不作為,工人自發上街遊行卻被禁止,令勞工大眾難以找到渠道表達對港府施政的不滿。」
港府於2023年在無公眾諮詢的情況下,突宣布設3個「行業輸入勞工計畫」,繞過慣常勞工顧問委員會的審批機制,從內地引入院舍護理員以及建造業和運輸業工人,名額多達3.5萬個;又把補充勞工計畫易名「補充勞工優化計畫」,放寬26個非技術及低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涉及侍應、售貨員及文員等職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