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首季累漲3059點跑贏全球 IPO規模冠亞洲

港美國關稅消息左右大市,資金湧入ETF,道指收市倒升,港股4月開局高開近百點。ATM升0.8%至逾1%,恒指高開97點,開報23217點,成交22.6億元,科指升0.9%,報5441點。
儘管受地緣及中美貿易摩擦困擾,港股全月微升178點,以0.77%升幅計仍跑贏全球主要市場。此外,恒指在今年首季亦累漲3059點,升幅高達15.3%,亦領先全球。分析員認為,即使近期融資活動增加,仍看好港股後市表現,但須關注美國的關稅政策動向。
港股走勢穩健,市場集資金額出現回溫現象。港媒指出,港股今年第1季超過印度成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股票集資市場,這是自2021年第2季來,香港首次實現此目標。
據彭博統計數據,香港首季首次公開招股(IPO)、大宗交易及股票配售所得款項較去年同期激增11倍,達163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相較之下,曾連續七季在亞洲居首的印度,集資額近乎減半至69億美元,走跌至日本及英國之後。
大公報報導,相比全球主要股市,港股表現明顯跑贏全球主要股市。事實上,近期已有多家大行指出全球資金正在流入港股及A股市場。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儘管近期有多宗大型配股,但首季公布的股權融資只相當於港股市值的0.3%,遠低於2015及2021年約占市值1%的水平,故此並不代表港股估值見頂。
此外,今年香港市場的主要資金流入似乎是南向資金,這些資金仍能抵銷股權融資活動。他建議,投資者可特別留意科技、工業、銀行、能源、材料領域的股份,因為增量資金預示未來盈利增長會更好,在進行股權融資後的12個月內,股價通常會跑贏同業。
不過,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表示,雖然港股中期的走勢仍然向好,但目前正處於中期升浪的調整階段,不少熱門股份,如阿里巴巴、小米、中芯等已累積了不少的升幅,加上近期全球股市的不明朗因素較多,包括美國總統川普正在考慮對更廣泛的國家實施更高的貿易關稅,並計畫於2日公布其計畫,令市場的觀望氣氛濃厚。
郭思治估計,恒指很大可能先出現調整,預計在4月上旬有可能下試22500點才見支持,整個調整期或維持一至兩個月,故此投資者近期入市不宜過分進取,應選擇一些防守性股份,包括中資電訊股及內銀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