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元朗十八鄉天后誕非遺巡遊規模空前 食肆生意增2成

20日是農曆3月23日天后誕,香港多區都有慶祝活動,當中以元朗超過60年歷史的十八鄉「天后寶誕會景巡遊」規模最大。會景巡遊於疫情間一度停辦,去年是疫後首次復辦,今年規模進一步擴大,多達37支表演隊伍由元朗市中心出發,巡遊至大樹下天后古廟。
文匯報報導,上午10時市中心已人頭湧湧,大批市民與旅客在巡遊道路兩旁駐足觀賞。有沿途的餐廳表示,受北上消費與海外旅遊影響,復活節假期首數天的生意減少,不過,20日人流明顯增多,生意比平日增長約20%。有首次參與巡遊的馬來西亞旅客,盛讚香港包容中西新舊等不同文化。

元朗十八鄉自1963年起舉辦「天后寶誕會景巡遊」,活動更於202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大家準備,起!」一聲令下,盤踞在路中央的大龍騰空而起,這是會景巡遊的重要一幕。今年共有37支來自元朗各鄉村的花炮隊及表演隊伍參與巡演,獻上舞龍、舞獅、舞麒麟及英歌舞等表演,警方亦派出吉祥物及花炮宣傳防騙資訊。

今年巡遊更加入不少熊貓元素,有花炮隊車上裝飾熊貓公仔,現場亦有熊貓吉祥物與路人合影留念。隊伍中打頭陣的是高9米的「第3炮」,寓意丁財兩旺。
今年「第3炮」由大棠村奪得,村民均表示十分興奮,「第一炮係丁炮、第二炮係財炮、第3炮係丁財兩旺炮,其寓意係最好的,十分難得」。
洪先生是崇正新村的村代表,自幼幾乎每年參與天后誕,今次為紮作巡遊所用的龍身花了超過3星期製造。他指出,天后誕是漁民的重要日子,漁民在這一天都會按照傳統習俗到天后廟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崇正新村去年及前年均幸運奪得「第3炮」。
就讀小五的羅同學是今次英歌表演隊成員,她表示,起初由一位化妝師介紹學習英歌舞,在體驗潮汕英歌文化後感到十分有趣,便一路堅持至今,「在日常的訓練中,學習到很多寶貴的傳統文化」。
來自馬來西亞的黃先生在香港友人推介下首次參與巡遊,參與其中後令他感到興奮,同時盛讚香港包容中西新舊等不同文化,「馬來西亞也有祭拜天后,但規模小得多,沒想到香港把中國的古老傳統儀式保留得這麼好。」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