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中東 香港建築師:尊重當地民俗 善用法律維護利益

香港資深建築師、科建國際集團創辦人羅發禮是「一帶一路」建築業民間商業合作領域的先行者。20年前,他參與建築設計比賽,憑藉一份科技感十足的方案,擊敗眾多國際知名建築設計事務所,取得杜拜住宅大廈「The Pad Tower」的設計權。
文匯報報導,經此一役,羅發禮及Cybertecture集團亦在中東地區打開局面,陸續收到更多合作邀約。惟當地的文化背景、法律法規等與中國有諸多差異,羅發禮的「一帶一路」之旅亦曾遇到難關。他向有意進軍中東市場的人士建議,在跨國商業洽談中,既要尊重當地民俗,亦要善用法律及其他輔助手段,維護自身安全和利益。
羅發禮與中東的合作始於2000年代中期,當時大部分港人對中東的認識都十分有限,「我第一次去中東談生意的時候,有一位朋友和我說:在那裡經商要非常小心,如果做錯事,可能會被砍手。」他笑稱,聽到這個說法起初還感覺很害怕,但一想到機遇與挑戰並存,他還是跨出了合作的一步,「你看我現在還好好的,兩隻手都還在呢。」
在羅發禮多年的中東拓展業務歷程中,也曾因為當地的民風而遭遇驚險。他憶述,曾與一位中東客戶在商業條款上有不同意見,他遂與一名員工飛往當地進行深入談判,怎料該客戶竟將羅發禮困在辦公室內,不達成共識就不准離開。「他把我困在他的辦公室十幾個小時,比較強硬地恐嚇我,要我接受他們的條件。我的員工就一直在辦公室門外的走廊裡等我。不過我也沒有輕易屈服,始終堅持我的意見,最後這個交易都做到。」
羅發禮指出,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異國人士磋商時,要有一定聰明、靈活的社交技巧,同時亦要具備防人之心,善用法例、保安等手段保護自己。「他們有自己的文化,中國人也有我們的文化,我們要有禮貌,但也不代表要屈服,要想辦法堅持自己的價值。」
作為成功的「一帶一路」探路者,羅發禮認為,香港建築業專業人士在該領域大有可為,更具備獨特優勢。「香港(設計界)能夠提供的最大貢獻,應該是香港的歷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