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想整治體育「飯圈」亂象 先斬斷灰色產業鏈

連日來,乒乓球亞洲杯上,畸形「飯圈」搗亂一事引發眾怒,「還賽場一片清靜」成為普遍呼聲。儘管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昨天出手表示將嚴厲打擊,但仍有輿論質疑打擊成效。官媒評論指出,畸形且成熟的「飯圈」產業鏈是荼毒體育領域的隱蔽推手,打蛇要打七寸,根本之道在依法整治相關灰色產業,讓操盤黑手得不了利。這考驗著官方的智慧。
官媒北京日報評論指出,線上互撕謾罵、刷量控評,線下圍追堵截、亂吼亂叫……「飯圈」亂象嚴重影響運動員的比賽、訓練甚至日常生活。近日孫穎莎粉絲在亞洲杯比賽中瘋狂開罵王曼昱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何體育領域遭受畸形「飯圈」文化荼毒如此之深?很多時候都有著整齊劃一的組織性,不理性的體壇「追星族」背後,顯然有著更隱蔽的推手。
打榜、應援、代拍、賣周邊,早已形成了一條成熟的「飯圈」產業鏈,融合著包括流量生意在內的多重生意經。藏身其中的「粉頭」、自媒體博主、平台、營銷機構、廣告商等,通過炒作話題、斷章取義、挑動情緒等方式來操控流量,收割粉絲。披著粉絲外衣的炒作者便將這套複製過來,推動體育圈泛娛樂化,利用一些球星圈粉引流,將體壇變成「星工廠」。
評論指出,「飯圈」文化因極端化行為成為新的社會治理挑戰。打蛇要打七寸,單就整治體育領域「飯圈化」來說,既要抓好賽場風氣與網絡風氣管理;也要依法整治相關灰色產業,讓操盤黑手得不了利。這一過程必然涉及體育部門、公安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和網絡平台等之間的協作,如何同向發力、綜合治理,考驗各方智慧。
澎湃新聞評論指出,乒羽中心這次不僅強烈譴責在現場的極端粉絲,還點名「藉機煽動網民情緒以賺流量的自媒體博主」。一些自媒體博主在渾水摸魚,將整頓極端飯圈亂象歪曲為「否定粉絲和觀眾」,故意在社交媒體製造對立情緒。要嚴厲打擊由一些極端粉絲造成的「飯圈」亂象,也要嚴厲打擊這些從中牟利的組織者、煽動者,徹底斬斷這條灰色利益鏈條。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