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初三女「舊軌還鄉」思鄉作看哭全網 「想回家看奶奶了」

近日,杭州初三女生張瀟冉的一篇作文衝上微博熱搜,她沉靜的朗讀,和字裡行間真實的鄉情,看哭了萬千網友。張瀟冉在文中記錄她寒假回故鄉內蒙古途中看到的情景和感悟,看得大批網友直說「我也想家了」。
「火車一路向北,窗外景色從南方的溫婉漸變為北方的遼闊」,「鐵軌鏽成了記憶裡的虛線,故鄉洇成了底片上的殘影」,「車廂裡親切熟悉的方言,和著車輪與鐵軌摩擦聲,混響成一首懷日的歌謠」……據潮新聞報導, 前幾天,杭州丁蘭實驗中學教師王楊軍在自己運營的抖音帳號「語文山水」上,分享張瀟冉這篇寒假作業「舊軌還鄉」作文,沒想到引來廣大回響。
張瀟冉是杭州丁蘭實驗中學初三學生。截至3月27日傍晚,相關抖音已收獲超過167萬點讚,近7萬條評論,相關話題還衝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感慨作文寫得真好,看哭了,「想家了,想姥姥了」,「句句不提思念,句句都是思念」,「寫得太真實」,「聽哭了,我想起了奶奶」。
「我沒想到會引起大家這麼多的共鳴和討論。」張瀟冉平時喜歡寫作,最喜歡的作家是史鐵生,她的語文成績算不上特別突出。張瀟冉出生在杭州,但在這位少女心中,故鄉依然是那個有著草原的地方,「我家的親戚都在內蒙古,我爸騎馬超級帥」,她的朋友都品嘗過她帶回杭州的家鄉特產——奶酪和牛羊肉。
張瀟冉說,這篇文章沒有什麼特別的構思,她只是如實記述了寒假回鄉途中看到的情景和感悟。一對乘坐火車的爺孫的互動觸動了她,她就紀錄了下來。
正是這種「真實」,打動了語文老師王楊軍,也打動了萬千網友。「我一點都不懷疑它的真實性。沒有觀察真實生活,是寫不出來這些文字的」,從事語文教育多年,王楊軍一眼就能看出作文裡故事有沒有「水分」:「這篇作文裡面有很多細節,尤其是爺爺因為一句『孩子愛吃』就買下乘務員的商品這些細節,都很打動人」。王楊軍於是決定讓張瀟冉在課上做分享。

除了喚起網友們的思鄉之情,在這條視頻的評論區,眾多網友用調侃的方式回憶自己的語文作文,其中不乏「我激動地和媽媽說,咱們的火車真棒,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等「模板」式的作文。看到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評論,王楊軍也笑了。他鼓勵大家認真觀察生活,這些點滴紀錄的內容會成為他們以後寫作文時的真實素材。
以下是「舊軌還鄉」全文:
姥姥姥爺牽著我,踏上一趟綠皮火車,自杭州啟程,搖晃過25小時,直達內蒙古烏蘭察布。
這是我兒時歸鄉的記憶。
火車一路向北,窗外景色從南方的溫婉漸變為北方的遼闊。
一切如此美好,甚至車廂內的嘈雜喧嚷都是溫情脈脈的。
次日天未亮,我就把額頭貼在起霧的玻璃上,守望遠方晨光破曉,彷彿那天的朝陽是為了迎接我們的回歸而冉冉升起。
然而上小學後,回老家的次數也隨之減少,那趟直達的列車也悄然停運。
鐵軌鏽成了記憶裡的虛線,故鄉洇成了底片上的殘影。
去年,姥爺離世,回老家的頻率陡然上升。只是,如今的歸鄉之路,已成了一場漫長而煎熬的跋涉。
天未破曉便趕往機場焦灼等待,徒增一道行李托運手續,機艙內狹小的空間外加氣流的震蕩讓人難受,機場進出在如迷宮裡兜兜轉轉,而後還有數小時車程,到老家時早已夜幕漆黑。冬夜遇上大雪,路面結冰,行車更是提心吊膽。一路奔波,無暇欣賞窗外風景,更何況飛機窗外除了茫茫雲海,再無其他景致。
今年,聽聞那趟停運已久的火車重新運營,心中湧起難以言喻的激動。
一個月前,我終於再次踏上這趟魂牽夢縈的火車。
夜幕低垂,火車緩緩啟動。車廂裡親切熟悉的方言,和著車輪與鐵軌摩擦聲,混響成一首懷舊的歌謠。
躺在鋪位上,感受到火車的微微顛簸,彷彿躺在大地母親溫柔的搖籃裡。只是車廂裡的人漸多,似乎已沒有以前那般寬敞。
說來也巧,就在我們的鋪位下方,有一對老人和他們的孫子,行程與我們完全一致。本就窄小的床鋪,擠著爺孫倆,為了讓孫子舒適些,爺爺硬是蜷縮在床尾。車廂熄燈後,那孩子總是悄悄掀起窗簾一角,透過縫隙,好奇地窺探著窗外飛逝的風景。
乘務員推著小車,叫賣著各種商品。年輕人大多置之不理,他們便將目標轉向了年邁的老人。但無論推銷員的言辭多麼天花亂墜、充滿誘惑,那位爺爺始終不為所動。然而,當推銷員隨口一句「孩子愛吃」,他就毫不猶豫地掏了錢,一筆莫名其妙的生意就這樣心甘情願地成交了。
看著這一幕,兒時乘火車的記憶又泛上心頭。那時的姥姥、姥爺,是否也因為我而傻傻地買下一些推銷品?他們是否也會為了讓我睡個好覺,而把自己縮在床尾?我是否也曾像那個小孩一樣,偷偷掀起窗簾欣賞不斷變換的風景?……歲月模糊了記憶的細節,我用想像將它們一一勾勒。
終於,火車抵達老家,見到姥姥的那一刻,心中積攢已久的思念如潮水決堤,奪眶而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