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生拉硬拽包登頂? 嚮導:擺拍玩梗 安全繩是減少耗能

「人生第一座雪山」哈巴雪山4月將解封,在社交平台上,各種被嚮導生拉硬拽登頂的視頻再度火了起來。這些視頻中,嚮導的「鬆弛感」與遊客的狼狽成為網友們的「靈感來源」,不少人評論「一停一走,3000到手」、「嚮導簡歷:百分百登頂率」……對此,曾親身體驗的網友以及職業嚮導表示,相關視頻多為擺拍,所謂的「包登頂」也只是玩梗,「硬拖上了,下不來更麻煩。」
封面新聞報導,海拔5000多米的雪坡上,全副武裝的遊客有的彎腰扶膝,有的癱坐雪地,靠一根繩子,被嚮導拖拽著向上。嚮導背包負重前行卻大氣不喘,在社交平台上,嚮導牽著繩子帶遊客爬雪山的視頻收穫無數點讚。

「我覺得挺好玩的,所以也想模仿一下。」江蘇無錫的小金,下個將滿19周歲,決定在生日前挑戰四川阿壩州的薩武神山。這是小金第一次爬雪山,也是她第一次去到高海拔地區。3月16日那天早上4時30分,她和同伴以及嚮導嘎西便出發登山了。
大概上午9時30分,他們爬到了距離山頂不到一公里的緩坡上,「那個時候其實狀態還不錯,但我想要拍一個同款嚮導生拉硬拽的視頻,嚮導也很配合地和我拍了,一邊扛著我,一邊說『必須登頂』,還挺好玩的。」
資深職業嚮導何海川說,不少遊客都會提出類似的請求,「這樣的視頻,擺拍的居多。」何海川主要在哈巴雪山、四姑娘山做嚮導,他表示,在登山過程中他們的作用就是輔助,「最多拉個繩子,減輕遊客體能的消耗。」近年來,雪山成為了一門「熱經濟」,來登山的人中,「小白」占到了三、四成,「很多人就是為了在山頂掛上獎牌拍個照發朋友圈。」
在何海川看來,不少來爬雪山的遊客對於雪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高反和體能都是很大的考驗。」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體能只有在海拔一兩千米處的50%,因此,嚮導們都會帶上一個安全繩,「一是擔心遊客乏力站不穩,二是在遊客實在爬不動的時候拉一拉。」「包登頂」,是不現實的,「所謂的『100%登頂率』就是玩梗。」
有著12年登山經驗的何海川,不建議「小白」選擇哈巴雪山。「哈巴雪山的攀登難度係數在5000米級徒步型雪山中,其實是數一數二的,因為坡度非常大,一出發就是上坡,比較累。」
雲南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監事長李雪崗表示,哈巴雪山作為一座海拔5396米的入門級雪山,「即使嚮導比例1:1,登頂率僅50%-60%。」建議新手完成至少50天的系統性高山訓練後再嘗試哈巴雪山。此外,「衝頂階段血氧≤70%必須下撤。」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