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災物資運抵緬甸、中企派發物資 凸顯美不作為

緬甸強震傷亡慘重,曾在協調地震援助發揮重要作用的美國國際開發署,因被關閉導致美賑災「口惠實不至」。於此同時,中國卻積極投入緬甸地震救援,除了救援隊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外,首批緊急人道主義救災物資也在31日運抵仰光國際機場。兩相對比,緬甸民眾想必點滴在心頭。
來源:YouTube
綜合新華社、香港文匯報等媒體報導,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向緬甸提供1400萬美元(約1億161萬人民幣)的援助,包括1200頂帳篷、8000條毛毯和40000個急救包,中國駐緬甸大使馬珈表示,後續物資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將很快運抵緬甸。
此次強震,中國的援助不僅體現在物資的提供上,還包括大規模的專業救援隊伍和先進的搜救技術,這一行動使得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再度擴大。
地震發生後,中國救援隊是國際社會中第一支抵達緬甸的,此後中方又陸續派出了多支救援隊,在攝氏近40度的高溫下協助救災。馬珈表示,中方願視緬方需要,為後續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提供幫助,並強調使領館會為中國的救援工作及之後的物資援助進行加緊協調,「爭取更多的物資能夠送到災民手中」。
除了官方力量,在緬的中國企業、商協會、中國志願者也積極參與救災,馬珈透露,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已在瓦城(中譯:曼德勒)和奈比多為1000戶受災民眾發放了水、乾糧、帳篷、蚊帳、泡麵等生活物資。緬甸中國企業商會、各中資企業、志願者們為救援隊提供物資支持、車輛調配、燃油供應、翻譯、溝通協調等幫助,並已募集10億緬幣(約345萬人民幣、47萬美元)善款、10億緬幣物資,正在陸續提供給災民。
中國的大學也緊急開發中緬英互譯系統,提供應急中緬用語協助救援。許多遍布全球的中國志願者自發幫助收集求救信息,24小時內連夜趕製中緬英三語的緬甸災情動態地圖,目前已有超過100個標注點,為救援隊提供寶貴的救援信息參考。
留在瓦城的排先生表示,目前城裡物價上漲,平常一顆3元人民幣(約0.4美元)的蘋果漲到12元,一根甘蔗更要50元,在餐館吃一頓飯的價格也從3萬緬幣漲到20多萬緬幣,還好當地很多華人飯店提供免費救濟餐,「一般兩葷一素,吃得飽」。聽說中國救援隊抵達,他想去幫忙做翻譯。
截至31日19時,緬甸強震已造成3名中國公民遇難、14人受傷。馬珈表示,目前中國駐緬甸使領館正在協助遇難者家屬處理後事,並為需要的傷員協調領保志願者陪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