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車禍釀3死 中媒關注智駕即時性、車燃時車門是否鎖死

小米SU7電動車3月29日晚間在安徽的高速路段碰撞後車輛爆燃,事故釀3死,引發關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回應,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會迴避,將繼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處理進展。然而中媒引述遇難者家屬指出,目前小米給出的聲明,依舊無法解釋車門為何無法打開、車輛和水泥護欄相撞後因為什麼原因燃爆、智慧駕駛切換時間為何只有2秒等問題,希望即早釐清事情真相。
澎湃新聞2日報導,智駕系統的回應時間是此次事故中受關注焦點之一。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表示,「何時發現風險,何時就發出報警提示,是智駕系統在全行業通用的標準。」根據小米公布的摘要資訊顯示,從「NOA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到『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僅2到3秒鐘,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用戶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進行應對。」
朱西產認為,遇難者採取的緊急應對措施可能不完全正確,根據現有資訊顯示,當時遇難者採取緊急取消智駕、急打方向盤等操作,但是制動踏板的踩踏量僅有30%左右,沒有完全剎車,因此減速不充分,以接近每小時100公里的驚人速度撞上護欄,造成悲劇發生。
另一核心焦點是小米汽車的劇烈燃燒。朱西產指出,目前全球的電動汽車都還是液態電解液的鋰電池,陰極和陽極之間必須依靠隔膜隔開,否則就會發生短路,被擠壓、穿刺的時候隔膜破裂,內短路瞬間就會著火。
朱西產坦言,這是目前為止所有的鋰電池都存在的問題,更何況是用接近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側面撞在柱子上,其他品牌的車輛遇到這種情況也無法倖免。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米SU7標準版配備的是73.6kWh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自2024年6月起採用雙供應商體系,由比亞迪、寧德時代分別供貨。
此次事故的另一焦點為,撞車後車門是否自動鎖死、外部能否打開?朱西產分析,在一般情況下,當車輛發生側面碰撞,導致氣囊點火,安全氣囊控制單元(SRS ECU)會在氣囊點火指令的同時發送解鎖指令,透過CAN匯流排把解鎖指令發送給車門控制單元。此時若12V低壓電路保持正常,車門鎖會在碰撞後約500到600毫秒後完成解鎖操作。
朱西產認為,解鎖失敗可能有2種原因:第一是在刮底碰撞或非結構性碰撞中,若氣囊未點火,安全氣囊控制單元沒有生成解鎖指令,導致車門保持鎖定狀態;第二種原因是電路中斷。在正面碰撞事故中,12V蓄電池位於發動機艙,當發生嚴重碰撞後70到80毫秒內,可能發生電瓶線路斷裂,此時即使氣囊點火並發送解鎖指令,但車門鎖因失去供電,也無法執行解鎖動作。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劉怡(化名)指出,新能源車車門無法解鎖造成的後果,往往比燃油車更為嚴重。由於燃油車起火風險較低且火勢蔓延速度較慢,乘客通常具備足夠逃生時間。而新能源汽車在碰撞後,動力電池可能因碰撞引發熱失控,導致車輛迅速起火甚至爆炸,且撲救難度極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