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熱舞「科目三」有人卷、有人厭 但這魔性搖擺已紅到海外
「科目三」?很多人看不太懂,但並不妨礙接受震撼,在「科目三」的忠實代言人海底撈,平均每天要響起三、四十次;背景音樂節奏感很強,帶著京劇唱腔等中國風元素,動作簡單易學,又有鮮明律動感,「科目三」火熱的風潮還一路颳到海外。至於這場狂歡,也有人說,讓打工人看了辛酸。
來源:YouTube
科目三?乍聽,以為在考駕照,再一看,竟是一段舞蹈──扭胯搖花手,瀟灑小連步,搭配「江湖一笑」BGM;潮新聞報導,不用幾秒鐘,就能引得男女老少注目,齊刷刷打出評論「絲滑」、「魔性」、「上頭」。
最初,它叫廣西「科目三」,據說源自婚禮載歌載舞的年輕人,後經改編傳播,一路從南方火到北方,火到日本、菲律賓、俄羅斯、英美等各國。「科目三」究竟有啥魅力能成流量密碼?透過它,我們看到當代年輕人怎樣的精神狀態?
科目三是啥?廣西人也懵
「科目三」到底起源哪裡?連廣西人都很懵圈,「這舞流傳好多年了,只不過最近火了。」
溯源到2021年發布的婚禮視頻,來自橫州市的媒體人卻說,他們是轉載「柳州新聞」的內容;柳州的小編又稱,這是發生在南寧隆安縣的事。南寧人辨認了一會兒,「最早可能在梧州流行。」資深短視頻平台用戶、網約車司機黃師傅斬釘截鐵地說:「一個小夥通過駕照考試,當場跳了段舞被拍下來火了,不然為什麼無緣無故叫『科目三』!」
線索一時指向婚禮,一時指向駕駛學校,一時又指向柳州名為「路易十三」的KTV包房,實在撲朔迷離。
當然,不管起源哪裡,「科目三」在廣西的知名度確實很高。11月25日,在南寧最熱鬧的三街五巷,隨機訪問十餘位市民遊客,除了一人「沒聽過」,其餘人都說「知道」或「看過」。其中,還有一名來自池州的女孩、一名學街舞的小夥當場表示自己「會跳」。
在當地一家海底撈時,也看到不時有店員應顧客要求、跳起「科目三」,手勢舞中加入了切菜、削麵等動作;店員小黎稱,最近他每天跳二、三十次,全國所有門市的人都在學。
又土又帥 主打一個快樂
「科目三」憑啥能從廣西走向全國乃至全球?「主打一個快樂。」粉絲量近百萬的抖音博主Qc,本名錢辰,原是一名街舞老師,經常發布跳舞視頻。看到「科目三」後,他也進行嘗試,最高一條視頻收到71萬點贊,「沒想到那麼多人愛看、想看,評論區清一色的『哇塞』、『好帥』、『有趣』。」
據報導,最近他的直播間每天有一、兩千人湧入,一晚幾乎要跳近百遍「科目三」;跟風也好,解壓也好,單純喜歡也好,每個人都從中獲得獨特的情緒和娛樂價值。
「近期,『科目三』在人群中的熱度,不亞於之前的廣場舞。」錢辰說。甚至,在11月24日舉辦的四川省首屆街舞大賽頒獎典禮上,KOD國際街舞精英挑戰賽四屆冠軍肖傑也加入「科目三」鬥舞。
有趣的是,「科目三」火遍全網之時,短劇流行全球,音樂節和演唱會「下沉」鎮村,中國戲劇節、長三角文博會、浙江書展等也頻頻「出圈」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足以看出中國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
最近,因為年輕店員卡著音樂節點左右搖擺、雙手交叉疊換的舞蹈視頻,「海底撈科目三」伴著火鍋味,再次火爆全網。同時,「顧客吐槽海底撈科目三」等話題也登上熱搜,引發網友兩極評論。
事實上,分析「科目三」舞蹈動作,其中包含鮮明的「社會搖」元素。而後者,先前常被貼上「非主流」「土味」等標籤。喜歡的人,一天不搖就心癢。反感的人,將它視為「審美淪喪」,是迪斯可文化在城鄉結合部的產物。
但不管喜歡與否,從千禧年產生至今,它一度火熱、又沉寂、再火熱,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並產生「廣西搖」、「青海搖」、「西安搖」等諸多風格。相關社會評價,也從單一的「土」走向中立多元。
「儘管尚未形成體系和理論,稱不上是一種文化,但它已然成為一種風潮。」浙江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鞏述林說,從嘻哈文化到二次元文化,每種次文化興起過程中,都經歷過爭論甚至嘲諷,「因為文化本質上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對抗的場域,發展過程總是充斥著『碰撞』、『收編』和『抵抗』。」
當前網友尤其是青年群體對「科目三」的接受與熱愛,鞏述林認為,一方面作用於劃分圈層,在共享「魔性」、「發瘋」等文化標記時,青年人的內群邊界得以確立,另一方面也顯示社會傳播主體在迭代,從消費品牌到文化潮流,新生代群體有更開放、更多樣化的視野,對新的現象接納程度更高,也對喜愛的事物和文化充滿自信。
外國也流行 加快傳播
「科目三」風潮不僅火遍大江南北,還一路飄洋過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倫敦、在紐約、在莫斯科,起初只在留學生中傳播的「科目三」,很快在海外青年群體中流行,大街小巷、不同膚色的年輕人們喊著「英區不大,創造神話」、「俄區上分」等口號,相繼加入PK大賽。
「儘管存在文化和語言差異,但世界各國青年的生命熱情、情緒表達有很多共性。『科目三』契合大眾審美需求和情感需求,又帶著全球網絡文化基因,它的易得性、可複製性、可傳播性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環境改編,既能吸收流行元素,也有自己的創新,因此得以在世界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趙如涵認為。
「與廣場舞的海外傳播不同,之前是屬於華人圈子的『自嗨』,『科目三』真正掀起了中國流行元素的海外模仿秀,是一次全新的民間的跨文化傳播和互動實踐。」鞏述林說。
BOX:「科目三」 從考科到起舞
「科目三」的完整名稱其實是「廣西科目三」,原先「科目三」指的是中國駕照的考科之一,之所以會變成現在抖音上的熱門曲,是因為一場廣西婚禮上的歌舞環節,婚禮上大家在歡快的氣氛隨歌起舞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之後便開始出現「科目三」的說法:「廣西人一生中會經歷三場考試,科目一唱山歌,科目二嗦米粉(吃米粉),科目三跳舞。」之後「廣西科目三」的舞蹈便開始流傳。
2023年6月,抖音博主「神不在邯鄲」改良廣西科目三舞蹈,並搭配「一笑江湖」的音樂 ,讓新版的「科目三」於近期在社群上竄紅,成為抖音平台熱門的流行歌舞。
日跳多場 樂了看客 累了打工人
「科目三」走紅引出一連串連鎖反應;有員工短短兩周在抖音漲粉47萬人,有員工一天跳幾十場跳到扭到腳;有門市稱會給跳舞員工3000元獎金,也有門市開始緊急訓練員工「科目三」。
拚才藝 海底撈門店競爭
新週刊報導,截至目前,海底撈表示不會強制所有員工都要學習「科目三」,表演是門店自發行為;但按照目前流量效果來看,即使有一天「科目三」一躍成為海底撈員工的保留才藝,似乎也不讓人意外,畢竟海底撈的員工是沒有權利對顧客說「不」。
在上一個五年,海底撈還是業界服務水準的標竿;例如為獨自吃飯的人提供玩偶陪吃,為等位的顧客提供無限量零食,還有一系列加值服務,包括美甲、擦鞋、寄放寵物甚至洗頭。
「科目三」又將服務人員的「產品」屬性發揮到極致,因為員工很難拒絕顧客要求,不同的海底撈門市之間也存在競爭,一個海底撈門店因為「科目三」火了,其他門市也會跟上。在這種競爭之下,儘管海底撈官方並不會發布文件要求員工學習,但是員工為了顧客滿意度,只能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自己練習。
儘管有些海底撈門市對於店內跳「科目三」的員工給予了現金獎勵,但這是少數。其餘月休四天、每天工作10小時,還要抽出空來無償學習、表演「科目三」的員工,才是沉默的大多數。
一名海底撈員工就曾表示,並非所有服務員都願意跳「科目三」,「我有聽到服務員說,覺得好尷尬,想戴口罩、戴墨鏡,不想露臉」。
這名員工還表示,「我們很累,門市之間卷起來了,忙的時候每天就十幾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服務生還要承擔很多體力活,比如搬東西、卸貨等,還要跳『科目三』,又耽誤工作,自己跳得也很累」。
不難看出,對於有些員工來說,「科目三」其實是種額外的負擔,例如河北衡水一家店的服務生在跳「科目三」時,全程緊張僵硬、面無表情,在音樂結束後僅僅鬆了口氣,就馬上無縫切換為客人操作點單的畫面,反而讓打工人看了有些莫名共情;在為了工作硬著頭皮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打工人的內心該是何其局促與窘迫。
爆火的「科目三」,大學生看了狂歡,打工人看了辛酸;但隨著客群越來越年輕,這波潮流也是海底撈不得不迎接的課題。過去,海底撈是打工人的庇護所,近兩年起,海底撈搖身一變成為大學生的「快樂老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