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華爾街大幅下修今年史坦普500指數預測目標 今年料僅漲2%

全球智商排行榜 美國沒擠進前10名 台灣排第2

中國「45度青年」躺不平也卷不動 經濟困境中「求生存」

不完全躺平,被一些中國年輕人視為是「45度的智慧」。此圖為示意圖。(取材自X平台)
不完全躺平,被一些中國年輕人視為是「45度的智慧」。此圖為示意圖。(取材自X平台)

不論最後要奮力站直,或是決定倒下,45度都是一些中國年輕人在經濟困境中「求生存」並權衡利弊之後,對人生仍抱持著些許希望的姿態。未來處於45度以下尷尬角度的青年會不會更多,端看中國高官們的是否能參透其中更深層次的問題,成功對症下藥。

繼「內卷」、「躺平」之後,中國網路近來又流行「45度人生」,在這個被形容是「卷不動,又躺不平,又擺不爛」的45度狀態的背後,是中國年輕人對大環境的不滿,對自我奮鬥的否定,以及對個人前景的失望。有學者稱,這只是一個部分人左右搖擺的過渡時程;外媒則認為,中國青年進退失據,對執政當局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據揚子晚報報導,「45度人生」指的是一種介於「內卷」和「躺平」之間的生活狀態。最初是很多年輕網友拿來自我調侃的話。他們把人生比作一個90度的直角,向上是奮力一擊的追求,拚命內卷;向下是頹廢懶散後的妥協,躺平擺爛;而「45度」則是卡在中間最讓人感到尷尬的位置。今年4月以來,話題「你是45度青年嗎」、「如何面對45度人生」多次登熱搜引發討論。

當外賣騎手是一些中國年輕人失業後從事的工作。此圖為示意圖。(路透)
當外賣騎手是一些中國年輕人失業後從事的工作。此圖為示意圖。(路透)

●折衷人生 失去打拚動力

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趙偉覺得,「45度人生」本身是一個偽概念,「因為0到90度中間,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平衡點,不止是45度。」而且在他看來,「內卷」和「躺平」並非人生持續性的絕對狀態,偶爾「內卷」,偶爾「躺平」,左右搖擺可能才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

而據美國之音報導,「45度人生」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起廣大共鳴,有人說自己正處在45度的尷尬人生,「45度仰望天空,把眼淚吞進肚子裡。」也有網友留言:「飛得夠不夠高,跑得夠不夠快,努力還有用嗎?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上香。愈努力,愈無力;有多努力,就有多焦慮。」

報導認為,「看不到希望和未來」,或許就是中國青年從90度走向45度,最終抵達0度的原因。中國疫後整體經濟環境不佳,財政金融狀況變差,就業機會變少是一個主因。但中國青年面臨的不只是工作難找,還有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這種失去尊嚴與公平正義的環境,令他們失去打拚的動力。

廣州的青年媒體工作者Long表示,「45度青年」這一概念之所以會在中國社會引起共鳴,是因為它反映了中國當代青年失去生活目標。他們一方面企盼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又實在難以應付高強度的競爭和社會不公,於是在兩個極端之間乾脆選擇「半躺不躺、半卷不卷」,內心其實有著相當多的無奈與糾結。

報導引述Long表示,在高度競爭且資源不公的環境下,年輕人即使付出極大努力也難以取得相應的回報或是突破現有階層,也無法通過更加勤奮工作來改善生活質量或社會地位,從而產生了「卷不動」的挫敗感。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期待對個體成就有較高要求,並且在經濟壓力、房價上漲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下,讓他們很難完全放棄競爭與追求。尤其「零零後」更是沒有足夠資源或精神狀態允許他們完全「躺平」,所以變成「想躺平也躺平不了」。

因此,當代中國青年可能會採取某種折衷的人生態度,來應對既希望能夠保持個性和追求幸福感,同時又能回應外界看待成功與進步的兩難局面,「45度青年」象徵著這一群人試圖找到一個堅持自我與滿足社會期待之間的平衡點。這種心情既包含務實,也有妥協以及溫和反抗等複雜情緒。

他說,總體而言,「45度青年」所代表的「45度角」的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當下中國內部經濟結構存在嚴重缺陷,如教育體系弊端、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下,個體選擇所做出的調整。

失業帶來的生活品質下降,讓許多中國年輕人對未來前景更加失望。圖為一位年輕工人在以...
失業帶來的生活品質下降,讓許多中國年輕人對未來前景更加失望。圖為一位年輕工人在以每月200元人民幣承租的狹窄房間裡玩電子遊戲。(路透)

●進退失據 奮鬥也沒有用

時政評論人士、香港城市大學徐全博士說:「45度人生其實是中國社會目前青年人處在一個進退失據的一個狀態。」 這種狀態有一點類似於歐洲在機器工業資本主義興起時,很多青年人的煩惱一樣,他們在新的時代找不到他們的位置跟座標,但是他們原本所屬於的那個舊的時代又已經結束了。

徐全表示,中國青年人的夢想基本上是來自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帶給他們一種希望,當時大家掙大錢淘金,認為透過辛勤勞動和努力付出就可以獲得在社會中向上流動的機遇跟機會。

但當整個改革停滯不前,只變成一個口號,或者當社會階層固化時,過去的進取心態現在變成了「保飯碗」的保守心態,青年人的奮鬥變成處於「割韭菜」。這時,青年人就會面臨到一個抉擇,要麽徹底躺平,要麽選擇繼續奮鬥,但選擇90度內卷的人其實並不是代表他們對社會有多大的期待,而是他們對自己人生命運、人生際遇的一種不服輸。

徐全說:「45度的這一群人是從90度轉變而來的,因為他們認清到這個現實:可能奮鬥了也沒有用。」他表示,45度的人生其實就是從90度的滿懷激情、滿懷希望與不服輸,然後慢慢受到挫折,慢慢被社會現實打擊,逐漸變得理性跟冷靜,變成了45度。

徐全也認為「45度只是一個過渡現象的群體」,但他的判斷是,45度其實是90度邁向0度,從奮鬥走向躺平的一個中間過渡階段。最終,中國社會90度的人會愈來愈少,0度的人愈來愈多。

高校畢業生招聘會。(新華社)
高校畢業生招聘會。(新華社)

●階層保衛戰 避免貧窮化

徐全表示,中國很多年輕人從農村來到城市裡工作,或從二、三線城市來到一線城市工作,就跟南韓電影「寄生上流」一樣,上流社會是90度的夢想,但已經不可能了,45度就是要能在城市裡繼續立足,比如自己的房貸、車貸或在大城市裡辛苦的一份工作。0度的人可能就是選擇租房、普通的打工,或響應官方號召返鄉創業,重新回到農村去。

徐全說:「所以我們看到45度其實是避免自己已經剛剛取得中產階層生活又重新貧窮化的一個保衛戰,所謂45度的人生就是避免自己貧窮化、底層化。他是中國中產階層為了捍衛自己社會階層地位的一個努力。」

他強調,從45度走向0度是對於整個社會跟國家的失望。中國官方必須要正視一點,當45度的人全部都變成0度的時候,意味著中國官方的執政基礎也會失去整個未來年輕一代人的盼望跟支持,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中國社會千百年來每一次的社會大動蕩,其實都跟社會流動停止有很大的關係。

招聘會上有大批年輕人排隊找工作。(中新社)
招聘會上有大批年輕人排隊找工作。(中新社)

●中間階層概念?心理標籤?還是話語陷阱

揚子晚報引述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夏柱智則認為,新詞的誕生和流行,首先能對應一定的現實。「45度人生」的不確定狀態,上不來,下不去,恰好居中,讓他想到了社會學研究領域的「中間階層」概念。國內的「中間階層」主要指在城市工作的白領人員。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剛進入這個群體,通常會背負著很大的壓力,「買房買車,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

「欲望調動太快,機會不是均勻分布的。」在這種社會現實下,夏柱智說,人的精神很容易陷入疲憊,出現「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的心理狀態。

但是他認為,除了從新詞中獲得共鳴感受之外,使用者還要對此保持警戒。「內卷」和「躺平」走紅之後,他開始關注網路流行詞的演變與發展。這讓他發現,新詞誕生後,一旦形成風潮,被過度提及,很容易形成一個話語陷阱,「它會一直不停地說服使用者,促使他們的心理狀態往詞語所表達的語境去靠近。」

無論是內卷還是躺平,或者是「45度人生」,其實都是大眾給社會貼上的心理標籤。「新詞的出現,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社會。但是當我們開始使用新詞,套用在自己身上,或者是說腦海中有了這個觀念之後,一定要對它保持警惕,保持清醒的認知。」夏柱智說。

就業 香港 武漢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彭博:中國藉巴黎奧運金牌數與美並列第一 宣揚國力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