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安徽 出圈河北 板麵成石家莊城市IP

為了生存,「吃」是絕對必要的,然而在經過中國文化4000年的薰陶,現代人不只要吃得飽,更吃得講究。民以食為天不僅僅是一句話,人們還要從飲食中吃出哲學、發展文化,現在更要用美食打造城市意象,在五穀雜糧中找到健康密碼。
千城千面,不同城市有著不同的文化及生活體驗,而這樣的底蘊需要不斷探索,更需要時間的淬鍊。河北的省會石家莊,因為一碗麵紅上了熱搜。
澎湃號專欄「城市研究室」報導,石家莊因官宣將「安徽牛肉板麵」更名為「石家莊牛肉板麵」一事上了熱搜。石家莊為此特意召開了「石家莊牛肉板麵公用品牌發布會」,由市長親自站台。
許多網友感到不解,為何一個省會城市突然要和「安徽牛肉板麵」較上勁?說起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板麵在河北的受歡迎程度。河北人喜歡吃麵,但無論是蘭州拉麵還是扁豆燜麵,都不及板麵人氣旺。
在石家莊,相隔不到數百米的距離就有數十家板麵館,密度不亞於便利店。據說,安徽板麵在石家莊高峰期開到2000多家,而全國最知名的「蘭州拉麵」在石家莊才1000多家。所以有網友戲稱,「石家莊境內向任何方向出發,不出10分鐘即可抵達『安徽板麵』」。

麵條要寬 還一定要配肉
所謂「板麵」,就是把麵做成長條狀,在案板上拍打製成,爽口耐嚼。板麵的製作其實並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各地做法略有不同,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麵條一定得寬,而且得配肉。對於石家莊人來說,吃板麵必須是「安徽牛肉板麵」才夠味。
安徽板麵火爆到成為石家莊的當地美食代表,沒有之一。幾乎所有來石家莊的遊客,一定會被當地人推薦「安徽板麵」。連歌手薛之謙來石家莊開演唱會,也被粉絲推薦去吃「石家莊特色正宗安徽板麵」。
「安徽板麵」之所以與石家莊勾上邊,得從皖北阜陽市的太和縣說起。1990年代,大批來自阜陽市太和縣的打工者千里迢迢來到石家莊,「太和板麵」以價廉物美的優勢在異鄉遍地開花,用一碗碗麵香筋道、香辣十足的家鄉板麵填了打工者的肚子,解了鄉愁,也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
可是太和縣的知名度太低,全中國叫「太和」的又不只安徽一處,很容易混淆,於是「安徽板麵」才逐漸代替了「太和板麵」。
石家莊坐落在盛產小麥的華北平原,麥質上乘,加上板麵師傅精湛的手藝,使得「嫁」過來的安徽板麵味道更為誘人。太和當地板麵配的是羊肉,而石家莊人偏偏不喜歡吃羊肉,雙方曾僵持多年,最終,安徽板麵妥協,換成牛肉後煥發新生,才成為今天的石家莊牛肉板麵。

力爭名分 刷省會存在感
其實這也很正常,許多地方美食遷移異地後,都經過本土化的創新與融合,最終演變為符合當地人口味的當地美食。尤其在石家莊這座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類似缸爐燒餅、驢肉火燒、牛肉罩餅等傳統小吃,都沿著鐵路線傳播而來,經過些許改變,從此換來與石家莊人的長相廝守。
然而原本與城市相安無事的「安徽板麵」,石家莊為何如此急切要為板麵爭一個「名分」呢?
石家莊地處京漢鐵路、正太鐵路交匯點,因此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但除了「石家莊是河北省會」外,似乎很難再令人想到與這個城市有關的代表性記憶。
作為省會,石家莊的經濟總量有些拿不出手。2022年,石家莊GDP為7100.6億元(人民幣,下同,約989億美元),位列全中國城市第38名;經濟總量不高,人均水平更低,2022年石家莊人均GDP僅59645元,在全國省會城市當中排名倒數第三(僅強於南寧與哈爾濱)。
而作為河北省的「一哥」,石家莊比經濟,經濟總量不如唐山市;比環境,不如靠海的秦皇島;比歷史,不如千年古都邯鄲;比近代史,不如拱衛京畿重地的保定;比人物,不如名人輩出的滄州。在國內眾多省會城市中石家莊近乎「小透明」。

搖滾之城 造勢後繼無力
為了刷存在感,石家莊可說想破了頭,2023年,當看到愈來愈多的城市和「音樂節」深度綁定,連遠在河南的新鄉市都在爭奪「搖滾之城」的稱呼時,石家莊終於坐不住了,正式打出「RockHome Town(搖滾之城)」的旗號。
石家莊市委宣傳部邀請當地中青年搖滾骨幹匯聚一堂,暢談搖滾樂發展與打造石家莊城市名片,在邁進「搖滾之城」的路上不斷加速。
市內萬象城的大屏幕不斷滾動放著獨立搖滾樂隊「萬能青年旅店」的演出海報,城市公交車廂甚至化身為搖滾樂隊的演出舞台,石家莊迫不及待「搖」了起來,希望盡快把沉睡許久的搖滾夢再次「搖」醒,賦予城市年輕化的內涵。
可惜搖滾樂特有的反叛氣質並不是誰都能接受,在石家莊打出「搖滾之城」後,經歷了一些風波和質疑,之後沒了下文,曾經火熱的城市音樂節也相繼遇冷,無往日風采。
另一方面,隨著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大火,以美食出圈的城市愈來愈多。
按照中國旅遊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23中國美食旅遊發展報告」,隨著旅遊空間從風景到場景的轉變,美食在旅遊目的地建設和發展體系中的地位愈發凸顯,愈來愈多城市將美食文化納入城市品牌戰略的範疇。
於是,蘇州宣布要打造「世界美食之都」,鎮江推出了「鍋蓋麵裡的鎮江味」,東北吉林組建「鍋包肉辦公室」,相比音樂,舌尖上的美味似乎更容易被傳播和記憶。對於急需找到城市新名片的石家莊來說,勁道爽滑的「安徽板麵」因此成為兼具文化與美食的城市IP。
豪邁滋味 有顏值份量足
畢竟,「安徽板麵」豪邁地融入了辣椒、雞蛋、肉丸子、火腿腸、滷肉等食材,有著辣椒的紅、青菜的綠、麵條的黃,色澤搭配衝擊視覺,真是要顏值有顏值,要份量有份量。
雖然有人好奇,「安徽板麵」這些異鄉來的食物究竟能不能算是本土美食?比如去年義烏一場音樂會中,歌手周梓倩問現場觀眾義烏特產是什麼?台下不約而同地大喊:「江西小炒!」確實,江浙滬這些年吸引了無數江西打工者,後者帶來的「江西小炒」,遠比在自己家鄉更出名,也更有影響力。
這也難怪,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興起,無數打工者背著行囊奔赴他鄉創業打拚。他們在他鄉奮鬥時,既靠板麵解了鄉愁,也為城市增添了新的風味。
一碗麵、一份小炒,講述屬於老百姓的奮鬥的故事,也見證了中國改革的宏大歷程。
其實,人們對美食的喜愛是共通的,草根美食更是自帶煙火氣和交流屬性。亦如板麵,發源於安徽太和縣,出圈卻在河北石家莊。
作為傳統麵食文化的組成部分,一碗油光閃亮、熱氣騰騰的板麵,看上去並不起眼,卻撫慰了打工者的腸胃,就此鋪墊出新的城市飲食習慣,演變為新的城市滋味。
去「安徽化」後,「石家莊牛肉板麵」能否繼續發揚光大,打造出特色化的城市IP,提升城市品牌的認知和關注,接下來只能靠時間檢驗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