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太陽風暴10日來襲 聖荷西現可見粉紫色極光

圖輯/颶風米爾頓肆虐佛州至少16死 災損500億元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逝世眾人懷念 他為中國留下什麼貢獻?

李政道獲選「改革開放30年中國最有影響的海外專家」。(中新社)
李政道獲選「改革開放30年中國最有影響的海外專家」。(中新社)

著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在8月4日凌晨2時33分,於美國舊金山家中逝世,享耆壽98歲。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圖書館及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發布訃告稱「他為祖國科學明天的無私奉獻將永載科學史冊」,院士湯超、顏寧也發文悼念,「巨星隕落,李政道先生千古」。

李政道遊走於中美兩國之間,「為更多的中國天才打開一扇門」。(取材自三聯生活周刊)
李政道遊走於中美兩國之間,「為更多的中國天才打開一扇門」。(取材自三聯生活周刊)

封面新聞報導,李政道長期從事物理方面研究,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和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工作。

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徹底改變世人對對稱性的認識,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道路上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促進了物理學的發展,為此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6年11月24日,排行老三的李政道在上海出生。李家祖籍蘇州,根據檔案記載,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義是蘇州天賜莊博習書院的創建人之一,後該書院擴建為東吳大學,也是現在蘇州大學的前身。

李政道1943年就讀浙江大學,遇到物理啟蒙老師王淦昌,「兩彈元勳」王淦昌曾參與中國原子彈、氫彈研制。不過,李政道只在浙大讀了一年,便轉學西南聯大,抗戰結束後,西南聯大停辦,李政道沒有順利畢業。

1946年春,李政道獲得赴美深造的機會,沒有大學文憑的他被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破例錄取。他得遇早著名物理學家費米的指點,並獲得博士學位。

李政道和楊振寧在1956年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被吳健雄領導的實驗所證實。兩人在195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華人首獲最高科學榮譽。

在頒獎典禮上,李政道用漢語說道:「關於現代物理學基本觀念的糾正,是我和楊振寧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中國餐館裡,用膳前後經常討論而獲得的結論。」之後,他用孫悟空和如來佛祖的故事來比喻探索真理之路沒有止境,獲得熱烈的掌聲。

1984年5月18日,李政道(右一)在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作學術報告。( 新華社...
1984年5月18日,李政道(右一)在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作學術報告。( 新華社)

登榮譽頂峰 沒被衝昏頭

對於一個物理學家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是榮譽的頂峰,卻絕不是研究的頂峰。獲獎後,李政道和楊振寧成為世界名人,被邀請去世界各地演講。但他並未被榮譽沖昏了頭腦。兒子李中清回憶說,父親領獎歸來之後,母親立刻把諾貝爾獎章和證書收了起來,從未在家中懸掛展示。

除了宇稱不守恆領域,李政道的學術生涯中對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自1949年發表第一篇論文到2011年從哥倫比亞大學榮退,他累計發表論文321篇,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力學八大研究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2006年9月5日,李政道在北京舉行的「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發表演...
2006年9月5日,李政道在北京舉行的「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發表演講。 ( 新華社)

培養科學人才 八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院士曾總結李政道對中國科教事業的八大貢獻:倡議舉辦中科大少年班;發起CUSPEA;提出建立中國博士後制度;利用個人積蓄設立「秦惠䇹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力促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使中國高能物理快速進入先進行列;大力促成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建設,使中國與先進國家在高能物理研究手段方面的距離縮短了25年至30年;建議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推動建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

澎湃新聞報導,CUSPEA,即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畫)的簡稱。上個世紀,李政道回國訪問講學,「目睹當時祖國面臨人才斷檔的嚴重危機狀況,我憂慮萬分」。他說:「我從自己成長的經歷中深切感到,必須盡快為祖國的一批年輕人創造系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特別是讓他們能到美國世界第一流的研究院和大學去系統學習,這才是培養人才的一個長遠之計,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我才在1979年設計獨特的CUSPEA項目。」

2016年11月28日,在李政道發現宇稱不守恆60周年之際,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
2016年11月28日,在李政道發現宇稱不守恆60周年之際,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學宣告成立。(中新社)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回顧李政道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過程中的付出和高瞻遠矚時感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只用了4年,奠定了中國在國際高能物理界的地位,李先生作出重要貢獻。這台機器花了8.8億,卻能讓全國的高能物理學界前後使用40年。」

李政道的長子李中清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很難理解當年的情況,也不太能理解爸爸做這件事的意義。爸爸對人才培養一直非常關心,認為是中國未來成敗的關鍵。爸爸認為CUSPEA是上世紀80年代自己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他做CUSPEA的事心裡非常愉快。因為這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為國家的發展。CUSPEA學生是爸爸的希望,也是他的驕傲。希望CUSPEA學生能為國家、為人類付出自己的智慧。」

CUSPEA培育人才40周年活動上,李政道展露笑容。(取材自澎湃新聞)
CUSPEA培育人才40周年活動上,李政道展露笑容。(取材自澎湃新聞)

報導指出,2019年11月的西安,108位CUSPEA學子及200多位嘉賓為李政道慶生。活動上,李政道的一幅畫給眾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上題兩行字:「千枝萬根皆相連,遍野成林僅一樹。」此畫源於1993年李政道在夏威夷見到一片方圓1平方公里的樹林,都是同根生,根脈總相連。

李政道畫的大樹。(取材自澎湃新聞)
李政道畫的大樹。(取材自澎湃新聞)

李政道有感而畫:「所有中國人事實上是一個人,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人,精神相連,就跟這棵大樹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棵樹的一個枝幹,每一棵樹是整個一棵樹的一部分…整個中華民族就是一個人,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是歷史上最大的人,也是將來最大的一個人。」

李政道小檔案。(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李政道小檔案。(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李政道 諾貝爾獎 華人

上一則

中國與俄羅斯首次「和平利用外空事務磋商」 莫斯科登場

下一則

上海公車、出租車 2027全面新能源化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