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星遭爆料4奈米丟單 AMD傳轉單台積電亞利桑納廠

修法規漏洞 共和黨鎖定各州白卡醫療提供者稅

肌肉崇拜下 類固醇恐被濫用 健康成祭品

聽新聞
test
0:00 /0:00
2023年,小麗參加一場女子健美比賽。(取材自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2023年,小麗參加一場女子健美比賽。(取材自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肱二頭肌大一點、臀大肌線條再明顯點…,懷抱著對肌肉的異樣迷戀、崇拜,一群健美人士把一支支類固醇針劑打入體內。這些藥物以健康為祭品,帶來了神奇的力量與效果,於是許多人無視對身體的潛在傷害,無法自拔地深陷其中。

望著牆上的健美偶像海報,張志有正一點一滴地將2毫升藥液注入肌肉,期待著兩個星期後的效果。他注射的是群勃龍(Trenbolone),一種合成代謝類固醇,化學名為去甲雄三烯醇酮。

除了群勃龍,張志有還用過多種口服型類固醇。這些形色各異的藥片及藥液帶來力量噴湧的感覺,卻也侵蝕著包括肝臟、心臟在內的多個器官。

新京報報導,這些類固醇藥物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肝損傷、心臟疾病、激素系統失衡甚至死亡,但一些健身人卻把它們當成「強行催肥肌肉的猛藥」。對使用類固醇藥物「增肌」的人來說,不論是急性肝衰竭或是血栓,這些風險似乎都只是「別人的故事」。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肌肉審美觀,幾乎病態式地尋找雄性激素能填補的肌肉縫隙。

登上健美選拔舞台是很多人的夢想。圖為2023年CBBA中國健身健美冠軍總決賽,非...
登上健美選拔舞台是很多人的夢想。圖為2023年CBBA中國健身健美冠軍總決賽,非新聞當事人。(中新社資料照片)

★不看天賦 只比耐藥性

八年前,張志有在北京的健身房當教練,身高185公分,體重80公斤的他有著被大家公認的「好身材」,但他有更遠大的目標—成為專業健美運動員,拿到國際健美總會頒發的「職業卡」,參加像奧林匹亞先生大賽(Mr. Olympia)、IFBB阿諾德體育節(Arnold Sports Festival)這樣的世界頂級健美比賽。

張志有第一次聽說增肌神藥,是在一場商業性質的健美比賽上。在場的人幾乎都用過類固醇,當大家討論26歲的美國健美明星達拉斯·麥卡佛(Dallas Mccarver)因長期過量使用類固醇去世時,有人說:「健美圈不看天賦,只比耐藥性。」

當天有人向張志有推薦了群勃龍,「他說是最猛的合成代謝類固醇」。他查了一些資料,說這種藥可以模擬人體內睪酮的作用,不需要苛刻要求飲食就能快速增肌,他想試試。

2017年3月的某日,張志有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他形容注射群勃龍後的感覺為「泵感」,負重訓練時,每根肌肉纖維都像吸飽了液壓油的鋼管,膨脹感從肱二頭肌向小臂蔓延。他迷戀這種感覺,從第一次到無數次,張志有增加了注射頻率,劑量也從1毫升、2毫升到3毫升。

在刻板印象中,有增肌需求的更多是男性,但也有女性在使用類固醇。

報導指出,28歲的小麗(化名)是職業健美運動員,她的聲音粗獷,屈臂時,肱二頭肌高高隆起,因為體脂率低,皮膚緊貼在肌肉上,每一處紋理和凸起都能透過皮膚清晰地看到,網友叫她「金剛芭比」。今年是小麗注射群勃龍的第三年,非賽季時,她每周注射兩次;備賽期間增加劑量,全年不停藥。

王松注射群勃龍六個月對比圖。 (取材自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王松注射群勃龍六個月對比圖。 (取材自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健身房裡 不少「藥罐子」

不僅健美圈,類固醇藥品也深入普通健身群體的生活。在社交平台上,如何購買和使用類固醇正成為熱門話題。長期濫用類固醇增肌的群體被稱為「藥罐子」,他們在個人主頁分享使用類固醇的感受,甚至提供購藥策略。

王松已服藥近兩年,他使用的口服型合成代謝類固醇「氧雄龍」,就是從健身教練那買來的。

為了增重增肌,王松花了6000元人民幣(約830美元)在健身房辦了張年卡,每日健身兩小時,更瘋狂地攝入熱量和蛋白質。有時候一頓晚飯要吃完一整鍋麵條、12個雞翅、4個雞蛋,持續了一個月卻只增重1.5公斤。為了更快獲得夢想中的肌肉,他想通過類固醇增肌,「至少看起來不那麼乾癟」。

服用氧雄龍兩周後,再次摸上槓鈴,王松感覺到一股熱流從腳趾湧起,經過小腿到達上背、大臂,「沒有重量是我推不動的,沒有組數是我完不成的。」他完全確信,藥物是正確的選擇,控制飲食、加強訓練,都不如小藥罐子裡的白色小圓片有用。

注射進體內的群勃龍注射液。(取材自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注射進體內的群勃龍注射液。(取材自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過量服藥 恐導致死亡

但更先到來的是副作用。注射群勃龍兩年後,張志有察覺身體出現異狀:頭髮愈掉愈多,頭上、背上、臉上,大大小小的膿包有二、三十個。用藥一年後,張志有開始考慮類固醇的危害。

報導稱,某天夜裡,張志有從一陣背部刺痛中醒來,他背上的膿包破了,黃色的膿液順著背流到後腰,「像寄生蟲的卵附著在身上」。那段時間,他變得焦慮,常把自己關在家裡,不說話、不見人,一待就是五、六天。

他想過戒藥,最長的一次,連續三個星期沒有注射群勃龍。當肌肉開始萎縮,啞鈴的重量從磨礪變成了壓迫,一組小重量的負重訓練,都讓他覺得力不從心。

注射群勃龍的第二年,小麗的劑量愈用愈大,但肌肉增長的速度卻愈來愈慢,就算深蹲架每周準時訓練五次,她的身體還是被按下了暫停鍵。

她把被類固醇侵蝕的身體比喻成一台精密的拆解機器。肝臟最先亮起紅燈,轉氨酶數值在體檢單上爬成一條過載的曲線,然後是被雄激素侵蝕成砂紙質地的聲帶,接著,面容生長出男性輪廓。

據報導,北京高新醫院戒毒科主任醫師徐杰解釋,類固醇屬於外源性睪酮,使用後會抑制自身睪酮分泌,一旦外源性睪酮離開身體時,內分泌系統逐漸失衡,引發失眠、情緒起伏和皮膚問題。恢復不當,還會造成心臟和肝臟功能永久性損傷,過量服藥可能導致死亡。

根據反興奮劑中心官網「警示案例」顯示,該組織曾解剖過一位32歲猝死健美運動員的遺體:他的心肌纖維呈現典型的虎斑樣壞死,肝臟布滿高爾夫球大小的增生結節,原本應儲存骨髓的股骨腔裡,脂肪組織已把造血細胞擠壓得無處容身。

小麗在社交平台上有近10萬粉絲,幾乎每天都有人問她如何訓練、如何「上科技」。現在,她一律回答對方,非專業選手沒必要使用類固醇。「類固醇的損傷不會在社交媒體的肌肉自拍中顯示出來。」她說,很多人並不知道走上這條路,意味著什麼,也根本沒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許多人健身是為了在台上和其他人一較高下。圖為2024年中國健美錦標賽暨世界健美錦...
許多人健身是為了在台上和其他人一較高下。圖為2024年中國健美錦標賽暨世界健美錦標賽選拔賽,非新聞當事人。(中新社資料照片)

●健身博主藉副業支撐花費:教人打藥最賺錢

「口服沒有針劑好,既然都用了科技,不如扎針」、「屁股肉厚,適合新手」、「一個長效睪酮配一個合成代謝類的固醇就夠了」,當健身幾乎成為全民運動,對肌肉的迷思也導致許多人開始走偏門,在一個名為「科技健身」的群裡,就有來自不同地區的健身愛好者,不間斷分享使用類固醇的建議、感受以及訓練心得,甚至還能教你怎麼購買藥品。

新京報報導,在社交平台上購買藥劑很簡單,只要搜尋「合成代謝」、「科技健身」後,從推薦頁中選中一位博主,添加微信購藥,付款後藥品就會快遞到家。

而當類固醇藥物被追求肌肉塑形的人群捧上神壇,非法販售者們也看到了商機。他們以「運動專家」的身分潛伏於健身論壇、短視頻社交平台,用「健美冠軍同款」、「增肌黑科技」等話術包裝產品,配合偽造的實驗室報告及用戶對比圖吸引客戶。

幾乎每一個售賣類固醇藥物的「健身專家」,都使用著類似的銷售話術。

若向售賣類固醇藥物的健身博主進行用藥諮詢,他們在詢問個人體重和訓練情況後,會要求消費者發送激素六項和肝腎功能體檢報告,一套流程結束,僅需幾分鐘,就能得到一份增肌cycle(類固醇循環)用藥計畫。

幾份用藥計畫也幾乎相同:使用睪酮促進雄性激素生長,兩種或更多合成代謝類固醇疊合用。他們聲稱,疊合與只用一種藥相比,可以激活更多受體。所有博主均表示所售藥物為正規廠家生產,國外進口,由「人肉」背回。

其中一名博主表示,一個類固醇循環周期為六至十周,價格包含指導費和藥費,基礎的增肌計畫價格在3000元至5500元左右,減脂計畫用到的藥物相比增肌略貴,在4000元至6000元左右;如果有備賽打算,價格會更高。

報導指出,賣家也提供單獨購買某一種類固醇藥物,一支10ml的長效群勃龍800元、規格20mg×100粒的大力補(Dianabol)560元,女性適用的類固醇美替諾龍(Primobol)5mg×100粒650元。賣家說,在售賣的類固醇中,口服型銷量最好,不同品牌的藥物成分相同,製作工藝不同,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別。

部分非法販售者也透過健身房私人教練牽線搭橋,利用學員對教練的信任關係,將合成代謝類固醇偽裝成「私教訂製營養方案」進行兜售。逐步編織成覆蓋私域流量與實體場所的隱密營銷網路。

身為類固醇藥物的使用者,王松為了支撐高額花費,也化身健身博主開始在網路上賣藥,「副業能做很多,教人打藥無疑是最賺錢的。」他的上線叫老周,雙方沒見過面,只在線上交易。王松拉客戶給老周,老周抽成給他,且愈貴的藥提成比率愈高,像1萬元的用藥循環單,就能抽成接近3000元。

王松心裡清楚,打著「增肌神藥」的幌子售賣類固醇不合規,但類固醇不像毒品管控得那麼嚴,他覺得這算是擦邊球,不容易翻車。

報導稱,在兩家網購平台搜索群勃龍、大力補、康力龍(Stanozolol)等詞條,會被直接屏蔽。然而搜索其他更隱晦的關鍵詞,如「健身科技」、「強效補劑」,仍會彈出相關店鋪的鏈接。雖然店鋪中並未直接掛售類固醇藥品,但只要詢問客服是否有類固醇後,多位商家客服表示可以添加微信私聊。

這些賣家販售的類固醇藥物看起來像普通藥物,有標籤、密封頂部、漂亮的包裝盒,甚至有標注生產研發的公司名稱,如「某歐洲製藥公司」或「某實驗室」。

但只要更仔細地檢查這些產品,就可發現它們並不是正規藥品。比如包裝上沒有可以驗證的生產商地址。即使有,也和已知的公司不匹配,在網上搜索,根本找不到這家製藥公司,或者搜到的是一個偽裝的網站。

微信 芭比 民運

上一則

成熟晶片價格被中企「打下來」 外媒驚呼:只剩1/3

下一則

電動車將上市 小米股價漲 創始人雷軍一度成中國首富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