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馬遜的省錢寶藏 秘密折扣頁優惠高達60%

BBC:習近平真正考驗非貿易戰 而是內部經濟問題

官方整治內卷 加班文化難根除 化明為暗?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大疆響應反內卷,公司晚上9時強制關燈。圖為大疆總部。(取材自微博)
大疆響應反內卷,公司晚上9時強制關燈。圖為大疆總部。(取材自微博)

職場裡的中國年輕人是苦悶的,在高壓環境下,即便官方出手整治內卷,企圖改變996文化,但加班日常似乎只是從公司移轉到家裡。為了短暫從現實壓力中逃脫,一趟說走就走的24小時極限旅遊成為他們的情緒出口。

中國企業試圖告別「996」文化,大疆強制員工晚間9時下班、美的集團嚴禁下班時間開會、海爾強制推行周休二日…,在這一波「反加班」浪潮下,員工在工作與生活上的平衡似乎改善了,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中國反內卷,表面上強制員工不准加班,但很多人得把工作帶回家裡做。示意圖。(取材自...
中國反內卷,表面上強制員工不准加班,但很多人得把工作帶回家裡做。示意圖。(取材自中新網)

★燈熄滅了 工作帶回家做

「實際上我們只是把工作帶回家做了,這樣樓裡的燈熄滅了,看起來就是不加班了,但實際上誰能不加班?」在上海一家互聯網企業上班的劉女士(化名)無奈地表示。BBC報導,「整治內卷」是今年兩會的熱議話題,媒體隨後跟進報導許多企業停止加班,但加班文化並未根除,只是化明為暗,多家公司員工表示「加班仍在繼續」。

近年來,企業強制加班導致員工猝死的事件頻傳。奇瑞汽車2024年被曝光員工一月內加班120小時,最終月薪卻只有4800元人民幣(約657美元)。2023年,奇瑞汽車高管甚至發郵件要求所有部門周六加班,新能源汽車公司蔚來亦有類似情況被曝光。

根據中國勞動法規定,企業員工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每周平均工時不得超過44小時,但即便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曾裁定「996」違反勞動法,在現實中仍難起到警示作用。

直到今年兩會,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強調要「主動破除內卷式競爭」,「整治內卷」成為社會焦點。媒體開始報導諸如美團取消騎手超時扣款、大疆辦公樓9點準時關燈、美的公司強制晚上6點20分下班等企業新生態,「不准加班」也衝上微博熱搜。

報導指出,在「反內卷」的口號下,官方首先關注的就是汽車、鋰電池和光伏領域。除了對價格戰的控制要求之外,中國官方還要求這幾個行業整合改革生產模式。

在反內卷的口號下,汽車、鋰電池和光伏業成為重點整治對象。圖為安徽省一家光伏面板生...
在反內卷的口號下,汽車、鋰電池和光伏業成為重點整治對象。圖為安徽省一家光伏面板生產企業車間。(新華社資料照片)

★中資車企 加班仍是常態

但即便最高領導人和政治局都發話了,多家中資車企、互聯網公司員工透露,加班依然是常態。

一名車企員工表示,他已經連續出差三個月,「每周六強制上班,作息完全紊亂,一個電話就得起來工作。去酒店倒頭睡覺,醒了直接工作,三個月裡見了女友三面」。

一位智能車企設計師則表示,儘管自己加班強度「遠不如其他部門同事」,但隨時待機待命是常態,上下班界線很不清晰,「我甚至不敢不帶電腦出門,我不確定我老闆什麼時候會突然需要我在線。」

員工若對媒體講述加班細節,更有可能會被公司開除,新能源汽車公司員工李先生表示,「我們(指供職的公司)明面上完全不承認加班這件事,有同事上午接受諮詢提到了公司工作生態,下午就被開掉了。」

報導稱,在兩會被多次點名的「內卷式」競爭典型代表中資車企是加班的典型。中國一家新生代智能車企的余先生說:「需要加班的崗位薪資比別的崗位要高,應聘者來之前就有心理準備要加班。」

余先生強調,一輛車從設計到上路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牽扯到知識產權、技術和供應鏈,每一環都在加速的情況下,流水線上的一個獨立個體很難自主「選擇不加班」。

在中國,能維持長生命周期、高累計銷量、至今仍保有高生命力的車型只有少數幾款。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智能整車行業整體氛圍壓抑,且市場早被特斯拉和比亞迪占領,車款迭代速度驚人,逼迫其他車企得在更短的時間造出更新的款式才能搶奪市場。「比亞迪2024年就開始賣2025年的款,你想想我們要怎麼工作才好。」

此外,余先生還表示,中國的智能駕駛公司雇員經常流動,導致「決策方向不一致而且慢,有些時候一些員工需要同時做好幾個方案」。

中國勞動法規定,企業員工每天工作不得超過8小時。圖為福建福州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生產...
中國勞動法規定,企業員工每天工作不得超過8小時。圖為福建福州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生產車間內,員工在生產線上趕訂單。(中新社資料照片)

★循法保護勞動權益 仍難

報導指出,近幾年裡,中國媒體大力批評「996」等工作模式如何不可持續,跟隨最高法院一起宣傳「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但落到實際操作中,中國勞動者很難通過仲裁等手段去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勞動權益。

然而,不論是大疆、美的或其他車企,這些公司和企業一直瞄準海外市場,歐洲更是重要的拓展區域。而歐盟在2024年6月通過「強迫勞動禁令」,禁止在歐盟境內銷售使用有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新規裡,過度加班和拖欠工資一起被列為強迫勞動的指標,監察產品供應鏈任何階段的供應商生產過程。

但即便官方明文規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一家審計公司工作的程鑫透露,企業要規避「加班」審查有很多手段,「一般來說,只要我們審計員到公司的那天看不到過度加班的場景,這個企業就不算違規。」

在車企工作的余先生表示,有些中國車企現在施行靈活上下班制度,並不固定打卡,導致加班行為並未記錄在案。成立子公司、合資公司或者外包,都是車企可以選擇的通過合規審核的方式。

為了排解現實生活的苦悶,許多年輕人會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取材自小紅書)
為了排解現實生活的苦悶,許多年輕人會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取材自小紅書)

●難破「請假羞恥」 周末24小時出國遊興起

上班苦悶,但請假出國玩卻感到羞恥,中國年輕人興起「周末24小時出國遊」的熱潮,利用紅眼航班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就算只有短短一天,也拒絕「向現實低頭」。中國年輕人興起「周末24小時出國遊」的熱潮,利用紅眼航班來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就算只有短短一天,也拒絕「向現實低頭」。

綜合大皖新聞、香港01報導,中國「旅遊特種兵」原本多限於國內,有大學生挑戰「24小時吃遍重慶」、「24小時遊遍杭州」,年輕人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內,主打快節奏、打卡式的旅行,相較於沉浸式的慢活旅遊,這種極速版的出行方式,更像是一場極限挑戰。

近來,這場極限運動的賽場轉向海外,周末出國旅遊成為中國當代年輕人與自我和解的新方式,許多打工人會利用Excel表格精算航班價格與假期時間的平衡,將行程和成本調整到最理想的狀態,來個日本或韓國一日遊。

日本是24小時出國遊的熱門選擇。(取材自小紅書@艾莉婭的劍)
日本是24小時出國遊的熱門選擇。(取材自小紅書@艾莉婭的劍)

有網友提供極限出遊建議:提前規畫好行程,避免因為填表、換現金等細節消耗遊玩時間;提前下載谷歌地圖,掌握交通轉乘資訊;周末出行可省下高昂住宿費用,非節假日能買到價格更實惠的機票

懶得做功課也沒關係,在小紅書上,更有許多人分享出遊攻略,直接幫你排好景點、門票費用、所需時間,連該買什麼車票都詳細說明,讓你輕鬆「抄作業」。

南京的「00後」動漫迷培根就是參與「24小時出國遊」的其中一人。由於工作實行單休制度,一旦請假工作量就會倍增,難以安排長假出國玩。但她與好友小時仍計畫了一場「大冒險」,要在24小時之內往返南京和東京。

培根與小時兩人在3月的某個周五晚上9時從南京出發,搭乘深夜2時的紅眼航班,清晨6時抵達東京。兩人僅帶隨身背包,省去了等候行李時間,一出成田機場即直奔淺草寺。她們提前查好地點、拍照角度與支付方式,安排周密,為的就是以高效率方式完成遊覽行程。

旅行難免會遇到臨時變故,培根想吃的拉麵店人潮爆滿,光等待座位就得花上40分鐘,最後只好刪掉銀座行程。而她們造訪的水獺店則讓兩人意猶未盡,「我們倆只安排了半小時。如果時間不是很趕的話,真想加到一個小時。」

整趟東京行,她們走了2萬多步,小時在周六晚上10時返程,周日凌晨2時半抵家,凌晨4時補眠;而培根則更為極致,在機場湊合睡到早上7時多直接搭地鐵上班。小時回憶,「(培根)當晚在機場睡得挺好的,接著去上班也沒感覺很累。」

這趟說走就走的24小時極限之旅,成本約3300元,1600元機票就占去一半,如果不是櫻花季出行,還能更便宜。小時將這段經歷剪輯成Vlog發在社交平台,點擊量衝破百萬,引發眾多網友效仿。

除了周末遊亞洲外,還有極限玩家將周末遊擴展至歐美與北極圈。報導稱,在上海工作的博主Stark,在2024年利用周末打卡了43個國家,總飛行距離達80萬公里。他會為省機票費從上海飛至西班牙,甚至轉機返回國內參加會議,再出發飛向北極圈的麥當勞。Stark說,「身體上是非常累的,但是精神上的收穫足夠去抵消這種疲憊帶來的痛苦」。

為了擺脫現實生活與工作上帶來的苦悶,「24小時出國遊」獲得許多認同,有評論說,「只要我在一個說普通話的地方,我就覺得工作永遠追得上我」;但也有人無法認同,旅行博主「流浪魚乾」就坦言無法理解,「工作日累得要死,周末只想在家休息」。不少網友也認為兩天時間難以真正放鬆,舟車勞頓與高成本讓人卻步。

根據智聯招聘2025年1月發布的「2024職場人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超過一半人未休完年假,主要原因為「工作太忙」(31.5%)和「公司不支持」(25.3%)。

有評論指出,「請假羞恥」與單休制度在中國職場仍普遍存在,加班與調休制度難以兌現,使得「24小時國外遊」成為一種逃離現實的自我調節手段。在崇拜數字增長的單調日常裡,年輕人選擇在現實的夾縫中撕開一道口子,把自己塞進山川湖海、城市煙火,以一場悄無聲息的溫柔反抗,重新確認自己還活著。

兩會 機票 比亞迪

上一則

美中關稅戰 中國碼頭赴美貨輪訂艙量跌逾半

下一則

中國50城新房交易增長 Q1止跌回穩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