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去年營收創高 獲利卻減45% 全年淨利僅4.9億美元

中國晶圓代工一哥中芯國際11日公布2024年業績快報,全年營收為80.3億美元,年增27%,不僅創下歷史新高,還穩居全球第二大純晶圓代工廠地位。不過,去年全年淨利僅4.9億美元,年減45.4%,表現不如市場預期。
對於淨利下滑原因,公司表示主因資金收益下降及折舊與攤提增加所致。
中芯國際近年加大投資以擴大產能,資本支出從2021年的45億美元,飆升至2023年的73億美元,2024年再投資73.3億美元。2024年年底月產能折合8吋晶圓94.8萬片,出貨總量超過800萬片,年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5.6%。
中芯國際預計2025年第1季營收與前季相比增長6%至8%,毛利率19%到21%。並稱在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2025年銷售收入增幅將高於可比同業的平均值,資本支出與2024年相比大致持平。
從營收上看,中芯國際89%的營收都來自中國,按應用畫分,智慧手機貢獻24.2%、電腦與平板貢獻19.1%、消費電子40.2%、互聯網與可穿戴設備8.3%、工業與汽車8.2%。
南韓朝鮮日報曾分析,中芯國際扛起協助華為突破美國制裁的重任,以不合理的成本量產7奈米晶片供貨給華為,導致獲利大幅縮水。
中國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近日席捲全球,智通財經報導,天風證券表示,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少有能夠量產先進製程的企業,預計在中國先進製程具有較高的議價能力,先進製程將充分受益於本土AI浪潮而持續供不應求。
天風證券指出,中國國產大模型Deepseek-R1發布以來,市場反應積極,強能力兼具低成本的特點,讓中國國產AI應用將加速普及,AI終端將全面放量,中芯國際營收占比中,消費電子40.2%、互聯網與可穿戴設備8.3%,相關領域將受益於邊緣運算AI終端放量而超出原先市場預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