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為世界經濟引擎 博鰲論壇料2025年亞洲經濟增長4.5%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會25日發布2025年年度報告「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表示,預計亞洲加權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4.5%,略高於2024年的4.4%,仍是穩定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和基石。
張宇燕稱,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亞洲經濟體GDP總量佔世界比重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今年的48.6%。其中東亞、南亞、中亞與西亞地區增長分別為4.3%、5.9%、5%與2.9%。
不過,亞洲經濟發展仍受到諸多外部挑戰,張宇燕指出,今年受到美國財政政策空間收窄、貨幣政策總體趨於寬鬆,經貿合作泛安全化、經濟去風險化、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發生劇烈變化,都將對亞洲經濟發展產生各種影響。
報告提及,全球經濟保持中低速增長,面臨貿易戰、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多變、持續通膨與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等重大風險挑戰,而亞洲仍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
此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林桂軍表示,亞洲一體化在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下,是增強還是降低,還是解體?他以長期觀察貿易依存度,全球價值鏈一體化程度,密切觀察直接投資對亞洲依存程度」服務貿易一體化程度來判定基本發展方向。
年會報告指出,對亞洲依存度來看,東協最高為70%,韓國與日本將近60%,印度與中國分別為51.2%與48.5%。其他經濟體對中國的依存度方面,東協對中國依存度近20%,日韓對陸依存度均超過20%,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國家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國家對陸依存度分別為17.4%與11.5%。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中國依舊為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中心,2017年全球中間品貿易對陸依存度開始高過北美,2023年對陸依存度為16%,對北美為15%,報告稱,美國在2018年發起貿易戰後,不僅未提升美國在製造業全球價值鏈中的相對地位,美中重要性與差距反而不斷拉大。
另外,從亞洲外商直接投資雙向依存度觀察,報告表示,中國在2023年依然是對亞洲外資流量依賴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依存度在80%以上,印尼則為75%以上居次。而香港與大陸則互為最大外資來源地。
在作為亞洲區域整合重點組織區域RCEP部分,報告認為該組織仍將塑造亞洲經濟新未來,去年區域內整體貿易狀況有幾個特徵:一是區域內貿易總額年增3%,包括寮國、柬埔寨、印尼與緬甸等地增長最快;二是中間品貿易增長快;三是服務貿易快速發展,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突破1兆美元;四是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較快;五是價值鏈深化,2023年區域內價值鏈貿易達到48.1%。
不過報告也指出RCEP有市場整合不足、規則利用率偏低、規制水平有待提升與政策協調和爭端解決機制待完善等挑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