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授:中國收入沒增長 經濟困境主因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史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經濟現在出現嚴重的困難,顯然不是因為沒有繼續創新,而是沒有創造全體社會的收入增長、增加消費。
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黃亞生接受星媒「聯合早報」訪問表示,中國經濟整體現在出現嚴重困難,比如消費不足和就業困難。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是,中國綜合生產力出現相當程度的下滑。
黃亞生指,雖然經濟增長要靠技術推動,但總體上經濟增長要靠全體社會的收入增長、增加消費,「中國經濟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非常不成功的。」
至於中國產品「價廉物美」,外賣等服務無微不至,他認為這是優勢也是劣勢,因為背後是快遞員極大的付出,他指如果經濟體制若僅是強調低成本而沒有增加收入,「絕對是一種畸形的發展」,「如果有人說中國有低成本的優勢,那中國也就有低收入的劣勢。」
他指,中國提振內部消費是漫長的過程,外部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而非市場。
他也提醒,如果算人均GDP,中國是美國的大約15%;算人均居民家庭收入,中國只相當於美國的8%,「這種情形下中國如果挑戰美國,靠什麼?」,他對比,原始的民族主義者非常會做乘法,人口乘以人均GDP得出一個很大的數;「理智的民族主義者在考慮中國的發展時是做除法。民族主義本身沒有錯,但是應該考慮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