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Q1營收仍強 彭博料今年業績受關稅影響程度較小

台積電第1季營收年增42%,符合市場預期,可見在美國關稅啟動前AI伺服器和智慧型手機需求轉強。彭博分析師認為,相較而言,台積電營收受到美國新一輪進口關稅衝擊較輕。
台積電今天(周四)公告自結3月營收新台幣2,859.57億元,第1季累計營收8,392.5億元(約 255.3億美元),落在台積電1月預期的250億美元至258億美元之間。這個結果優於彭博分析師原料,彭博分析師原本認為,受到1月地震影響,台積電第1季營收可能小幅低於原本預期的中值新台幣8,330億元。
不過,投資人更關注4月9日美國新關稅上路後,全球晶片需求前景可能轉弱的不確定性。投資人關注台積電下周四(17日)法人說明會是否下修全年營收目標和資本支出計畫。
法人也關注台積電管理層對先進製程(N2、N3)需求動能的看法,特別是來自蘋果和高通等主要客戶的情況;N7製程復甦進度;美國廠受關稅影響帶來的成本壓力;與英特爾的策略合作關係;以及先進封裝(CoWoS)產能緊張是否將持續等議題。
彭博分析師認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域居於領先,加上AI晶片需求強勁,預料營收相較不受美國新一輪進口關稅的衝擊。台積電在2奈米、3奈米製程及先進封裝技術方面具領先優勢,將展現極大韌性。
不過,彭博分析師認為,台積電短期獲利仍面臨若干風險,包括快速擴建海外產能(特別是美國)帶來的營運成本上升、新製程初期投資負擔,以及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持續偏低等問題。
儘管半導體尚未列入最新關稅清單,但市場普遍認為,整體而言,多數晶片仍將因終端需求被打壓而間接受創,畢竟晶片最終是透過全球供應鏈組裝在各類產品之中。
彭博分析師認為,若能善用美墨加協定(USMCA)的關稅豁免、在地化投資誘因,以及AI投資相關的政策抵銷措施,業者所受的衝擊可望降低。
至於台積電主要客戶輝達(NVIDIA),彭博分析師指出,AI系統部分產品可望避開關稅風險。多數GPU並非以單顆晶片形式銷售,而是搭配大量非晶片元件組成的模組出貨,這些系統多在海外組裝,可能面臨關稅。不過,彭博分析師認為,若是在墨西哥或加拿大生產,則有相當比例可適用《美墨加協定》(USMCA)豁免條款。
彭博分析師推估,輝達銷往美國的系統產品中,有40%至60%可能符合豁免,減輕關稅帶來的衝擊。
此外,整合輝達GPU、組裝成AI伺服器機櫃的OEM廠商,目前在墨西哥和美國也具備一定產能,有助進一步削弱關稅的直接影響。不過,彭博分析師提醒,輝達約有一半的元件,尤其是交換器、網路設備和遊戲用產品仍在亞洲生產,主要集中在台灣,即使最終組裝地點在美國,這部分仍可能持續暴露於關稅風險之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