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哪吒2」 劉小任:中國特效仍有長路要走
中美電影特效製作的差距一直是業界熱議的話題,尤其在中國電影逐步崛起的背景下更引人關注。作為好萊塢電影製片人,劉小任對這一話題有著深入的見解。他在充分肯定中國動畫片「哪吒2」成功的同時,分析指出,中國電影工業在特效技術、創新思維和資源積累等方面,仍需向好萊塢學習。
劉小任認為,好萊塢的電影特效製作技術,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度系統化的階段。許多特效技術背後,都擁有強大的數據支持和資料庫。例如,好萊塢在製作「頭髮」的特效時,擁有數千萬個素材數據庫,這些素材為特效創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相比之下,中國的電影製作資料庫尚在初步積累中,在細節處理和技術精確度上存在差距。
此外,劉小任也提到,在中國電影工業中,軟件使用的技術層面仍然需要進一步提升。儘管中國的電影市場和觀眾需求日益增長,但在軟件和技術的應用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舉例說道,自己所在的特效團隊目前運用3D全息影像置景技術,這項技術不僅能實現極為真實的視覺效果,還能有效降低電影拍攝成本,這樣的創新技術未來有可能在中國電影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劉小任強調,提升電影特效水平,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思維方式。他認為,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一直充滿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新精神,這樣的環境激發了大量的創新元素。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故事表達,創新的種子隨處可見,並且在電影製作過程中不斷碰撞、融合,最終孕育出一部部突破性作品。
他進一步指出,這種創新思維的形成,與文化環境和教育背景息息相關。美國的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僅接觸到正面的觀念和科技,還能吸收更多元的、甚至爭議性的反面觀念。這種多元碰撞使得美國年輕人能夠更自由地創造新思維,從而推動了技術的創新與產品的革新。他舉蘋果手機和特斯拉電動車為例,這些世界級的創新成果正是源於這樣的文化土壤和思維模式。
儘管目前中美電影特效仍有差距,但劉小任認為,中國電影的未來充滿希望。他指出,中國的電影工業正在不斷吸取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並且隨著資源的積累和技術的發展,中國電影特效製作的水平有望迎頭趕上。未來,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和思維方式的改變,中國電影的創新和影響力將逐步縮小與好萊塢的差距,最終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