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之下 華人去餐廳為省錢甚至不惜「這樣做」

通貨膨脹陰影下,部分華人不僅減少外出就餐次數,即便去餐廳吃飯,也是「省」字當頭。日前有華女在亞凱迪亞某日料餐廳點外賣,因口乾舌燥點了一壺茶,邊喝邊等,結果隔壁桌一華人搭話,詢問內容讓她很驚訝。
聖蓋博居民Mary陳,日前去亞市一家熟悉的日料餐廳點外賣。因為當時有感冒症狀,就點一壺熱茶,坐在外賣區邊喝邊等。大概喝了十來分鐘,透明茶壺還剩大半。隔壁桌坐著一對五、六十歲華人夫婦,華女長者突然用帶廣東口音的國語和她搭訕,詢問「你在喝什麼?」,Mary陳回答「熱茶」,對方接著問「茶好不好喝?」,且一臉期盼,讓她有點錯愕,下意識回答「好喝」。
Mary陳說,雖然她在美國長大,國語說的不太好,但她能會意對方,就把茶水往前一推,說「你要不要喝?」對方見狀直接把整個茶壺抱走。雖然一壺茶不過幾美元,但這是Mary陳第一次在餐廳,見到找人要茶喝的場景。不知道是因為物價上漲讓民眾更節省,還是該長者原本就比較節省。
關於餐廳茶水事件,不只一樁;位東區一家華人餐廳的業者Susan劉表示,他們餐廳的茶水五元一壺,以往客人不太會在意茶水錢,最近一段時間,她發現一些客人不點茶水,直接說要一壺熱水,因為熱水是免費的。但她在上菜時發現,客人點的是熱水,喝的卻是茶水,猜想是客人把自家帶的茶葉放入壺中。遇到這類事情,他們也就睜一眼閉一眼。
Susan劉表示,通膨嚴重,很多客人變得很節省。有客人點一壺茶,吃完飯後,不僅剩菜剩飯打包,還會要求打包茶水。因為餐廳沒有外帶飲料杯,就只能把茶水放在裝湯的容器讓客人打包走。以往大家印象中的,年輕客人出手比較大方,小費給得多;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晚8時左右來吃飯,按人數點相應菜的分量,吃完飯後小費只是湊個整,比如吃飯85元,加小費給90元,不是常識裡的晚餐給15%以上標準。
老闆吃飯「省」字當頭,員工如鯁在喉。華人Grace吳日前和老闆外出吃工作餐,她說,老闆說請客,選了一家港式茶餐廳。到餐廳剛落座,老闆就一個勁說他不太餓,且還有事要早走。茶餐廳中午時段有推車點心,老闆就拿兩份點心,分別是燒賣和蝦餃,然後就沒有再點的意思。她見狀也不好意思吃,就每樣吃一個,期間還要聽老闆「吹牛」,她如坐針氈。老闆全部吃完後結帳,兩份點心加一壺茶和小費,不過花了20多美元。以現在物價,兩個成年人吃這麼少,真是相當節省。她等老闆走後,自己坐下又點兩、三份點心才吃飽離開。Grace吳認為,老闆這麼做,對她是一種折磨,她寧可自己埋單或回家吃泡麵,也不想吃飯吃不飽還要這麼難受。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