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尼蘇達州小型飛機墜毁 知名銀行家身亡

受訪被問尋求第3任?川普:我不是在開玩笑

醫師操作AI動手術 精準省時又省力

聽新聞
test
0:00 /0:00
手術醫師負責控制AI機器人做手術,形同打一場電子遊戲。(圖/馮一明醫師提供)
手術醫師負責控制AI機器人做手術,形同打一場電子遊戲。(圖/馮一明醫師提供)

AI在醫療服務的迅速擴張,令人驚艷。聖蓋博谷華人聚居地區的綜合醫療中心、凱瑟鮑爾溫公園醫療中心醫院,人工智能機器人手術突飛猛進,傳統的醫師主刀的手術,如今由醫師指揮AI機器人操刀,又快又準還不累,醫師和病患都滿意。

鮑爾溫凱瑟醫院的手術室日前為一位病患進行前列腺手術。手術室裡看不到傳統的大群護理人員,也沒有非常忙碌緊張的場面。

負責手術的醫師坐在一台操作台前,三位護理師聼從手術醫師的指令,先後將剪刀、鑷子等等放入病患體內。

醫師如打電子遊戲

操作台前的醫師就像在打一場電子遊戲,透過人工智能機器人攜帶的高倍鏡頭清楚觀看病患體內器官和組織,同時給出手術指令。最驚艷的是,操作熟練的機器人還不時發出警示,提醒刀子和剪刀不要繼續往前走。整個手術井然有序,還少了幾分血腥。

凱瑟醫療集團2023年秋季首次引進人工智能機器人,同年,人工智能機器人操作的第一次手術在鮑爾溫公園凱瑟醫院泌尿科手術室成功完成。僅僅在鮑爾溫公園凱瑟醫院,前3個月內就有100例手術是由AI機器人完成。

高倍放大無死角

「手術醫師依然會在手術房裡,但不直接接觸病人,醫師不直接在病患身上動刀子,由機器人操刀」,凱瑟醫療集團南加州手術中心總管馮一明醫學博士表示,與傳統手術不同,AI機器人手術由機器人操刀,醫師操作機器人,護士們則負責放入和取出剪刀、鑷子等手術儀器。

AI手術機器人在手術醫師的控制下為病人做手術。(圖/馮一明醫師提供)
AI手術機器人在手術醫師的控制下為病人做手術。(圖/馮一明醫師提供)

AI機械人帶有高倍放大鏡,體內的觀看效果甚至比人的肉眼觀察還好,馮一明解釋,AI機械人攜帶的高倍放大鏡可將體內器官和組織放大10倍以上,而且靈活轉彎,360度觀察無死角。此外,因為手術機器人加入了AI,內存大量類似手術的相關資訊,它可以在手術時知道那些區域為病人危險部位,那些區域比較安全,比較適合下刀,避免剪到血管比較集中區域。

馮一明表示,目前AI機器人在泌尿科手術的數量依然是各科之冠,同時也迅速擴展到普通外科,比如大腸手術、胃癌手術、子宮切除和婦產外科及心臟和肺部手術等等。

他表示,如果以癌症切除後復發率做比較,AI機器人手術和傳統的外科醫生手術,其效果相差不大,但AI手術開口較小、出血較少,手術病患通常當天就可以回家不用住院,恢復也相對較快;但如果以幾個星期之後的恢復情況看,和人工手術沒有明顯差別。

動刀貴但省住院費

但是,AI機器人手術費用比較高,與手術使用的儀器有關。馮一明表示,傳統手術病人一般需住院觀察幾天,以每天2000至3000美元的費用計算,兩者的開支總數也差不多。

南加州凱瑟醫療集團旗下將近35所醫院、醫療中心手術室的總管馮一明醫師。(記者楊青...
南加州凱瑟醫療集團旗下將近35所醫院、醫療中心手術室的總管馮一明醫師。(記者楊青/攝影)

AI 鮑爾 人工智能

上一則

AI整合手術室大數據 減少醫療浪費

下一則

每周工作兩天 年收70萬美元 這項被動收入真好賺?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