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分析:海湖莊園協議 川普關稅思維背後指導

Fed官員:關稅恐讓今年美通膨漲至4% 市場惡化會出手

華人被餐廳服務生追到門口、停車場討小費 「不給就翻臉」

聽新聞
test
0:00 /0:00
華人顧客被服務生追至門口強行討要更多小費。此為示意圖。(Unsplash.com)
華人顧客被服務生追至門口強行討要更多小費。此為示意圖。(Unsplash.com)

小費爭議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南加一名華人女顧客最近在中餐館消費時,被服務生追至門口強行討要更多小費,此舉給當事人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甚至有顧客被中餐館服務生追討小費至停車場,不給就翻臉。消費者質疑,小費究竟該給多少,稅前還是稅後計算百分比?

洛杉磯縣聖蓋博谷居民Angela黃,日前向本報分享她姊姊黃女的親身經歷。事發當天,黃女在一家中餐館消費26元多美金(包括銷稅在內),她支付2元多小費,共計29元左右。就在黃女離店的時候,前台服務員攔住她,大聲質問為何僅付2元小費。

尷尬致創傷後遺症

根據Angela的陳述,黃女當時向店員解釋,自己支付的小費並不少,因為按照稅前金額的百分比計算;但對方態度強勢,稱按照該店規定,小費應按稅後金額的百分比計算。服務生反覆強調黃女只付了2元,「講了好多遍,當時正是午餐時分人很多,感覺她吃霸王餐一樣。」Angela指出,姊姊很尷尬,也不願再糾纏,最後含著眼淚拿出錢包,又給了對方2元,前後共支付4元小費。

對於服務生強行追討小費的行為,Angela非常憤怒,她表示姊姊遭遇此事後心理傷害很嚴重, 「她有創傷後遺症,最近每天做噩夢,醒來後就發現手上有一條條抓痕,是自己在睡夢中抓的。」Angela認為姊姊受了很大的委屈,「小費就是客人願付多少就付多少,服務生怎麼可以強迫客人支付?」

類似事件不僅發生在一位顧客身上,根據Angela的敘述,她曾目睹華人一家被店員追討小費至停車場。事件發生在聖蓋博谷的另一家中餐館,當時一家五口人就坐在Angela旁邊,「他們應該是從中國大陸來的,一家五口有大有小。」華人一家結帳出門後,服務員追出去大聲叫喊「小費不夠」,一路追到停車場,「我們在旁邊看著非常生氣,我先生當時就說,如果服務生用這樣的態度對待他,他絕不會罷休。」

討小費變得像搶錢

在美國生活幾十年的老移民Angela表示,小費問題目前已經失控,「老外餐廳相對較好,服務生熱情招呼,給顧客準備紙巾,上菜後也會經常詢問是否需要其他,這才叫服務。」但她質疑一些中餐館的服務質量,「除了點菜、上菜外,幾乎沒有其他服務,現在討小費變得就像搶錢一樣。」

與Angela想法相似,不少消費者認為,新冠疫情似乎是個分水嶺,此前人們尊重小費文化,以支付小費方式肯定服務人員的付出。但疫情後,通貨膨脹導致普通人錢袋縮水,大部分餐廳的小費建議最低標準飆漲至18%,甚至一些餐廳強行將小費計算在帳單上,引來諸多不滿。一位匿名的華人消費者指出,「美國小費文化已經扭曲,不再是服務好,顧客心甘情願多給;如今變成不給小費,對方就會翻臉。」

稅前、稅後計算各異

小費究竟該給多少,是按照稅前還是稅後計算百分比?記者採訪多位人士,華人普遍認為小費應按照稅前消費金額計算,並由顧客根據服務質量決定支付多少小費。

但這並不是一個定論,The Hill報導指出,支付平台Square的發言人表示,賣家可以決定小費是稅前還是稅後計算,因此Square應用程式允許餐廳老闆、其他商家輸入自家建議的百分比金額。小費究竟該給多少,似乎沒有定論,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人們目前對於小費疲勞、甚至厭倦,已經將小費爭議推入漩渦之中。

小費 華人 中餐館

上一則

加州雙語教育學會50周年慶 學生著漢服吟唱古詩詞

下一則

洛台美商會參訪企業 現場學習經營印象深刻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