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作曲家李姝穎譜鳳凰涅槃 傳遞重生與希望

華裔女作曲家李姝穎憑藉著獨特的藝術表達以及對當今社會的反思,逐漸在美國音樂界嶄露頭角。受舊金山交響樂團的特別委約,她最新創作的作品「鳳凰涅槃」即將在農曆新年音樂會上迎來世界首演。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她回憶了自己近乎叛逆的音樂藝術之旅,也正如她最新作品希望表達的主題,重生與希望。
李姝穎出生於中國的一個普通工薪家庭,7歲起學習鋼琴,2008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視唱練耳。隨後她對作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2015年和2018年在密歇根大學獲得作曲的碩士和博士學位。2022年秋季起,任職沙加緬度州立大學作曲與理論助理教授。
李姝穎追求音樂之路並非平坦。她表示,自己的第一架鋼琴是父母積蓄多年攢下來的。在面臨高考前,她不顧周圍人的反對,下定決心將音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儘管最終沒有考入自己心儀的作曲系,但在大學時期她積極學習作曲課程,並在19歲隻身一人來到美國繼續追求音樂夢想。
談到她為舊金山交響樂團創作的作品「鳳凰涅槃」,她表示,這一主題在不同文化中都有類似的故事和倒影,但對亞裔觀眾則更加有意義。
「鳳凰涅槃汲取了鳳凰這一永恆神話的靈感,作為重生、轉變與更迭的普世象徵。鳳凰從灰燼中甦醒,最終展翅高飛,這一旅程展現跨越文化界限的韌性與再生主題。」李姝穎說。
李姝穎表示,她加入了弦樂、木管與打擊樂交織的和聲,以變現鳳凰在蛻變前翱翔天空的喜悅。隨後以脈動的打擊樂象徵鳳凰經理烈焰試煉與逆境的過程。音樂在快速而高音區的弦樂、木管和聲的張力中,達到高潮。
「這是舊金山交響樂團農曆新年音樂會25周年以來,首次為此委約一部新的作品。」李姝穎說,「通常來說,新作品是有風險的。這體現了舊金山交響樂團的冒險精神,以及扶持在世作曲家的情懷。」
她強調,在作曲過程中她注重將文化元素與個人藝術表達做平衡。「做有調性的音樂,與觀眾有更直接的連接,去掉當代音樂中生澀的語言,注重音樂的質感,而非傳統交響樂所注重的旋律和和聲。」
李姝穎擅長用音樂元素作為隱喻,表達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她提到自己在創作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委約的作品時,表達了對「產後抑鬱」話題的關注與思考。
「大約80%的女性在生產後會經歷各種情緒波動,通常被稱為產後憂鬱或產後藍調。」李姝穎說,「在我懷孕期間,這樣的創作對於我即將出生的兒子Leo來說,是必要的表達。想像著甜美的幸福、溫暖的情感以及初見時的愛意,我將這些幻想編織進了一首搖籃曲中。初為人母的第一周充滿了絕對的喜悅。然而,我未曾預料到的是,黑暗的情緒在Leo出生後迅速襲來。突然間,我莫名流下眼淚,悲傷、焦慮和失落的情感毫無預警地出現。」
她歡迎舊金山的音樂愛好者來到農曆新年音樂會,欣賞她最新的音樂作品「鳳凰涅槃」。時間是2月8日下午5時,地點在戴維斯交響樂廳。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