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惕這個微信帳號 假談買賣真搶劫…紐約市警通緝

科技股交易熱絡 史指延續本周走勢連三日上揚 道指繼續收跌

全國醫療決策日 安樂居邀專家對話 談臨終醫療意願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安樂居鼓勵居民主動討論臨終前的醫療照護,以自身意願為核心,建立更具尊嚴與關懷的醫療體系。(記者王子涵/攝影)
安樂居鼓勵居民主動討論臨終前的醫療照護,以自身意願為核心,建立更具尊嚴與關懷的醫療體系。(記者王子涵/攝影)

4月16日是全國醫療決策日(National Healthcare Decisions Day, NHCDD),安樂居(On Lok)在30街長者中心邀請市府、社區機構與醫療專家,鼓勵居民主動討論臨終前的醫療照護,以自身意願為核心,建立更具尊嚴與關懷的醫療體系。

在安樂居工作超過20年的營運長托瑞斯(Nicole Torres)表示,醫療決策日是一場全國性運動。「無論年齡、健康狀況或背景如何,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無法自行表達時,想要得到怎樣的照護?」她強調,這不只僅僅是醫生做最終決策,更需要家人主動發起對話,思考自己在重病時,對醫療照護的偏好。

第八區市議員孟達文(Rafael Mandelman)表示,這是一個人們不願意但必須談論的議題。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人們能得到符合自身意願的照料。

市長辦公室健康、遊民與家庭服務助理主管拉納(Shalini Rana)指出,醫療與社會福祉政策的制定,必須聆聽社區的聲音。她說︰「當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必須有跨部門合作,從人的整體需求出發,建立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服務體系。」

她分享個人經歷說:「我和家人最近也談到了醫療意願這件事。這些對話不該只有當發生醫療危機時才開始,而應該自然地出現在餐桌上,讓家人知道,我的選擇與希望是什麼。」

市殘障與長者服務局局長黛爾曼(Kelly Dearman)表示,近五成的非裔與拉丁裔民眾、約三成的華裔長者,在過世前從未留下任何醫療意願紀錄。「當我們沒有答案時,家人只能猜測,醫護人員也無法做出符合個人價值的照護。」

安樂居醫療總監、老年醫學科醫師吳慧玲(Jessica Eng, MD)強調,預先醫療計畫應超越「簽署文件」的形式主義,轉化為以患者價值觀為核心的持續對話。「醫療系統擁有龐大技術資源,但真正指引方向的力量應來自患者『最在意的事物』。無論是與孫輩相處的時光,或對風險承受度的考量。」

吳慧玲以自身兩年前罹患第三期癌症的經歷為例,即便身為醫師,面對手術與藥物選擇時仍深感決策壓力,「醫療團隊引導我釐清治療目標與生活品質的優先順序,這份對話成為救命指引。」

她指出,當預前照護規畫缺失時,醫護與家屬往往陷入「決策迷霧」,反之若記錄患者核心價值觀,即使僅簡短如「希望多陪伴家人」,都能成為危急時導航百萬個醫療決定的羅盤。

安老自助處行政總裁鍾月娟(Anni Chung)總結多年來在亞裔社區推動醫療意願對話的實務經驗。她說:「剛開始很多人避諱談生死,覺得不吉利。但七年來,我們已經辦了一百多場工作坊與講座,愈來愈多長者主動提出希望留下清楚的醫療意願。」

鍾月娟指出,從恐懼到開放,從禁忌到坦然,這樣的文化轉變已經在發生。「我們不只是在談臨終,而是在談一種有尊嚴的生活方式。」

癌症 亞裔 遊民

上一則

原宿美食節桑尼維爾登場 民眾:不知不覺買了滿手甜點與小物

下一則

4中國留學生委託灣區律所 控告國土安全部非法、違憲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