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布魯克林華男從日落公園步行返家 遭2騎車男子搶劫

電動車充電設施太缺 美近50%車主考慮換回汽油車

台藝術家黃竑嘉個展「另一場喜宴」 探討婚姻與性

台灣藝術家黃竑嘉布碌崙個展「另一場喜宴」。身後的「囍」由兩個英文單詞Fuck組成。(記者范航瑜/攝影)
台灣藝術家黃竑嘉布碌崙個展「另一場喜宴」。身後的「囍」由兩個英文單詞Fuck組成。(記者范航瑜/攝影)

台灣藝術家黃竑嘉的個展「另一場喜宴」(The Other Wedding Banquet)在布碌崙Thomas VanDyke藝廊開幕,展覽從台灣社會現狀中汲取靈感,以婚姻和性為主題探討社會變遷,並慶祝「驕傲月」。

黃竑嘉介紹,在台灣,當人們到了25歲左右,無論是在過年還是參加朋友婚禮時,大家關注的話題總是圍繞「要不要結婚」。很多長輩催促年輕人早早結婚,但反觀這些長輩的婚姻狀況,其實並不美滿,「我從中看到了『另一個』故事。看似是喜慶的婚禮,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你會看到別的東西。」

台灣藝術家黃竑嘉布碌崙個展「另一場喜宴」。(記者范航瑜/攝影)
台灣藝術家黃竑嘉布碌崙個展「另一場喜宴」。(記者范航瑜/攝影)

本次展覽其中幾幅作品都是「囍」字為主體,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是不同英文單詞組成,包括「Fuck」、「Pride」和「Divorce」等等。

「另一場喜宴」也讓人不禁想起李安的電影「喜宴」,這部1993年的電影同樣探討了性別議題。黃竑嘉說:「30年前的作品與今天對話,我想去討論這些議題在30年後到底有沒有進步。」

作為首次來紐約辦展的藝術家,黃竑嘉的作品中充斥了對東方傳統文化的思考。展廳中間,桌子上蓋著一張台灣傳統的布畫,但仔細看,畫中融入了許多身體器官等性元素。黃竑嘉表示,在傳統文化裡,很難跟長輩直接去溝通性等議題,這件作品的靈感也來自於潛在的衝突。

開展當日,博物館還舉辦露天電影放映,放映作品為李安的「喜宴」。(記者范航瑜/攝影...
開展當日,博物館還舉辦露天電影放映,放映作品為李安的「喜宴」。(記者范航瑜/攝影)
台灣藝術家黃竑嘉布碌崙個展「另一場喜宴」。(記者范航瑜/攝影)
台灣藝術家黃竑嘉布碌崙個展「另一場喜宴」。(記者范航瑜/攝影)

在投身藝術前,黃竑嘉曾是一名專業治療師,「我創作的概念來自心理學和醫學的觀察。做了五六年治療師後,我決定轉型。我覺得人們的心理問題最終需要通過藝術來治療,我也想用藝術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在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學習時,他的指導老師曲家瑞曾說:「你的作品會比你快」。當時黃竑嘉賓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一直堅持持續創作。去年,來自布碌崙的Thomas VanDyke藝廊在台北尋找藝術家時,曲家瑞向其推薦了黃竑嘉,最終促成了這次展覽。

「這個機會來得很神奇,突然就來了。正如曲老師所說,作品會比我快,這意味著我要不斷累積。時間到了,機會來了,你才會有辦法抓住它,」黃竑嘉說。

布碌崙

上一則

紐約客談/高社經地位兇嫌 穿著西裝的蛇?

下一則

皇后區植物園大使黃百齡 獲頒「玫瑰之夜獎」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