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何連(Max Hollein)開場致詞表示,董陽孜創新的文字藝術創作,將文化身分與表達方式融入對話,賦予大廳全新活力。(記者馬璿╱攝影)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廳委約新作:董陽孜 -對話」(The Great Hall Commission: Tong Yang-Tze, Dialogue)近日揭幕,該展覽既為亞洲藝術家首次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呈現作品,也是董陽孜在美國的首次大展。博物館此後也將就展覽舉辦系列座談,首場為在12月15日舉辦、由中國、日本與伊斯蘭文化策展人以書法 為題的討論會,明年3月2日還將有一場聚焦董陽孜書法作品的學術性研討會。
本次展出的兩幅大型作品分別置於大廳正門兩側牆上,分別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與「行於其所當行 止於其不得不止」,均高360.1公分,寬727公分。董陽孜在近日與策展人馬唯中分享創作歷程,以及她挑選此次展出字句的原因。
董陽孜透露,從眾多詩句中挑選詩經和蘇軾之詞的原因,除因在大廳廣闊的空間裡,這二句視覺上更有份量外,兩句話的寓意也陪伴她一生,希望能讓觀眾跨越語言和文化藩籬與她互動。馬唯中認為,本次展出的兩幅名句與博物館的文本相得益彰,凸顯了藝術的包容性。這樣的設置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在進入博物館時,能夠被董陽孜的文字中動態的美所吸引,激發全新的思考,並對書法與文字藝術有不同的想像。
座談結束後也開放與會者至大廳參觀作品,同樣來自台灣的王聖雯表示,作品讓她歎為觀止,能在博物館中看到繁體中文以如此磅礡的形式呈現,讓她深受感動。
董陽孜北一女時期的高中同窗也組織成團一同前來。龔明祺表示,北一女的同學們各自從洛杉磯、舊金山與波士頓等地飛來,只為支持高中摯友。她笑道,雖然與她(董)從高中就相識,但學生時期只知道董陽孜書法功力了得,但當時從未想過她如今能取得巨大成功,「為她感到驕傲,更加欽佩了」。
展覽策展人馬唯中表示,本次展出的兩幅名句與博物館的文本相互呼應,凸顯其藝術的包容性,讓觀眾在進入博物館時能被董陽孜文字中動態的美引導全新思考。(記者馬璿╱攝影)
5。本次展出的兩幅大型作品分別置於大廳正門兩側的牆上,分別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與「行於其所當行 止於其不得不止」,均高360.1公分,寬727公分。(記者馬璿╱攝影)
本次展出的兩幅大型作品分別置於大廳正門兩側的牆上,分別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與「行於其所當行 止於其不得不止」,均高360.1公分,寬727公分。(記者馬璿╱攝影)
1。本次展出的兩幅大型作品分別置於大廳正門兩側的牆上,分別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與「行於其所當行 止於其不得不止」,均高360.1公分,寬727公分。(記者馬璿╱攝影)
本次展覽座談共有超過700人到場參與,來自台灣的王聖雯表示,作品的震撼讓她歎為觀止,能在博物館中看到繁體中文以如此滂薄的形式呈現,讓她非常感動。(記者馬璿╱攝影)
4。董陽孜高中北一女時期的好友也一同前來。龔明祺表示,同學們各自從洛杉磯、舊金山與波士頓等地飛來,只為支持高中摯友。(記者馬璿╱攝影)
3。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委約新作:董陽孜-對話」,不只為亞洲藝術家首次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呈現作品,也是董陽孜在美國的首次大型展覽。(記者馬璿╱攝影)
董陽孜透露,從眾多詩句中挑選詩經和蘇軾之詞的原因,除因為她認為在大廳廣闊的空間裡,這二句視覺上更有份量外,也表示這兩句話陪伴她一生,希望能讓觀眾跨越語言和文化藩籬與她互動。(記者馬璿╱攝影)
6。展覽的策展人馬唯中表示,本次展出的兩幅名句與博物館的文本相互呼應,凸顯其藝術的包容性,讓觀眾在進入博物館時能被董陽孜文字中動態的美引導全新思考。(記者馬璿╱攝影)
7。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委約新作:董陽孜-對話」(The Great Hall Commission: Tong Yang-Tze, Dialogue)日前揭幕。(記者馬璿╱攝影)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委約新作:董陽孜-對話」,不只為亞洲藝術家首次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呈現作品,也是董陽孜在美國的首次大型展覽。(記者馬璿╱攝影)
2。開展當天眾多嘉賓參與,駐美代表處大使俞大㵢(右二)、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志強(左二),與文化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主任張惠君(左一)與董陽孜合影。(記者馬璿╱攝影)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馬唯中表示,展出的兩幅名句與博物館的文本相互呼應,凸顯其藝術的包容性,讓觀眾在進入博物館時能被董陽孜文字中動態的美引導全新思考。(記者馬璿╱攝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