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商業改進區推「打開華埠」立體書 留住歷史火花

由華埠商業改進區(Chinatown BID)出資發表的立體書「打開華埠(Unfolding Chinatown)」近日在美國華人博物館(MOCA)舉行發布會,及書本製作紀錄片的首映。華埠商改區執行總監陳作舟表示,這是第一本關於華埠的立體書,而他也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串耀眼的火花,將華埠介紹給更多人。
立體書由設計師沈星彤主導製作,她以「華埠新年的一天」為主題,在五個場景中,介紹了大東銀行、探花樓、顯聖容天主教堂等華埠地標性建築,也貫穿日夜、穿梭時空,在細節中呈現了華埠熙攘的街頭及歷史風貌。本書製作過程歷時半年,將以公益書本的形式,贈送給學校及文化組織。
沈星彤表示,「打開華埠」不僅概括了本書想要帶給讀者的體驗,更是她製作這本書的心路歷程。來自海南的沈星彤於兩年前,初次以留學生的身分來到華埠。在此之前,她對華埠的印象並不算太好,「以前看到影視劇裡的華埠都是比較黑暗,比較亂的」。從網路上的隻言片語中,窺得的「混亂」華埠,在沈星彤開始切實了解社區後被完全顛覆。
自她與團隊從2024年夏天開始製作「打開華埠」起,沈星彤也花了大量時間穿梭在華埠的大街小巷,與華埠居民有了更多接觸。「華埠變成了我的舒適區,這裡的文化讓我有熟悉又疏離的感覺」,曾在倫敦生活過的沈星彤表示,倫敦的唐人街更像一個胡亂堆砌中國元素的人造城市,但紐約的華埠則是一個更有機、更有人情味的社區,「在這裡的理髮店阿姨還會問我名字是什麼,好像我們之間的關係已經突破了只是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
「打開華埠」是沈星彤創作的第三本立體書。對她來說,能將這本書介紹給美國本地的民眾、尤其華裔學生,有特殊的意義。「因為我是學插畫的,所以我知道,全世界90%的繪本都是以白人為主角的」,沈星彤認為,能讓在地華裔小孩看到代表他們祖籍國文化、畫著自己形象的立體書,是「打開華埠」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