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展紐約登場 李安:堅信亞洲美學

紐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本周起舉辦「水與油:李安電影回顧展」,放映該華裔導演生涯至今的全數作品;作為少數在東西方均有大量代表作品的電影人,李安在開幕式中坦言,行業發展的停滯和大眾交流的變化令他失望和不解,但仍堅信亞洲文化的美學與哲理,能帶予世界更多價值與共鳴。
本次電影回顧展放映李安從影至今的14部作品,並在14日情人節當晚以2005年出品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拉開帷幕。1954年生於台灣,李安在23歲移民美國,進入紐約大學攻讀電影,隨後成為首位兩度獲得奧斯卡(Academy Awards)最佳導演的有色人種(Person of Color)電影人。
李安笑言,影展對30餘年工作的回顧,令自己有了「倚老賣老」的資本,但最感謝的是「仍有這麼多人關注電影」。他說,如今電影行業停滯不前、許久未見進步,不僅觀眾產生了疲憊感,市場的情況也不盡人意。見有許多年輕影迷到場,李安也希望工業能有創新,不再「一直照舊做」。
活動所放映電影,除「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等在亞洲廣傳的作品外,還有「雙子殺手」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來自好萊塢的成果。雖然沒有執導後觀影的習慣,但藉此機會重拾經歷的李安,還能回想起幕後的焦慮和堅持。
他說,幾乎每一部影片都有「活不下去」的時刻,在拍攝途中感到「害怕」,最後通過摸索直至完成,李安表示,無論觀眾的反饋如何,所有作品都是珍貴的經驗。他說,如同水與油難以融合般,自己喜歡嘗試「不太可能的東西」,在「斷背山」中,他便把同志和牛仔的故事結合,並融入了家庭等東方的寫實情懷。
李安回憶說,「斷背山」是生涯中最困難的挑戰之一,不僅因為自己在完成褒貶參半的「綠巨人」後感到極度疲憊、幾乎想要退休,還因為父親突然離世。他說,這部電影在「半夢半醒間完成」,但也始終被原著中的情感打動。
在台灣長大的李安,盡管沒有親歷過懷俄明州(Wyoming)的牛仔生活,但他相信中華文化中人際相處的邏輯,和故事主人公的境遇交相呼應,只是需要「一個外國導演來發掘這些細節」。李安說,「斷背山」展現了人類最本能的情感,是一個純碎的愛情故事,絕不限於「牛仔同志」。
雖然同性婚姻在10年後才全國合法,李安指引發政治討論並非拍攝這部作品的初衷,但也樂於看到電影在此議題上起到推動作用。李安還說,拍攝「斷背山」時,好萊塢的製作還未像現在般追求快速和流程化,因此重溫電影也是重新感受當年對藝術的態度。
「我對今天四處瀰漫著憤怒的世界感到困惑,但這部電影提醒我,電影的力量在於能夠滋養人心」,他認為,電影創作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讓角色真正活起來」,如今的影視則過度依賴衝突與震撼。以「斷背山」為例,李安認為許多電影形式上為西方,但核心卻非常中國化,因為亞裔擅長使用和理解「人與人的距離」,這也正是「東方文化的特色」。
李安說,西方對電影敘事的標準已相當固定,所以亞裔的聲音和表達方式更該被看見,不僅僅是對電影人而言,對所有文化工作者也是如此,他強調,亞裔並非「索取」,而是來「豐富文化」。「亞洲文化有著悠久而優美的詩意表達,我們應該做得更多,將這種文化帶給世界,這會是一件美好的事」,李安結語令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