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間諜氣球事件後首會面 WSJ:拜習「妥協空間」卻狹小
華爾街日報15日分析,拜登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舊金山的「拜習會」,是間諜氣球事件導致美中關係急轉直下之後的兩國元首第一次碰面,可能也是美國2024年大選之前兩人最後一次親自碰面,意義重大;這場峰會要討論的敏感議題有很多,但彼此之間獲致妥協的空間卻頗為狹小。
美國官員指出,雙方達成協議已接近拍板,同意恢復軍事對話、聯手打擊芬太尼(fentanyl)走私等;不過,華爾街日報分析,這次拜習會不管達成任何協議,實質內容都可能頗為稀薄,而且很快就會面臨考驗。
今年2月,疑似中國間諜氣球出現在美國上空而遭擊落之後,美中關係不斷走下坡,接下來則有長時間的外交斡旋,設法維持關係穩定,中國經濟則在這段期間遭遇愈來愈多挑戰。
中訂經濟參與為主題
接近北京決策圈的消息人士說,經濟參與(economic engagement)是北京對這次拜習會訂定的重要主題。中方希望在各個不同領域展開對話,包括人工智慧(AI)、癌症研究等,目標是在政府內部與外部都能爭取到大量的美國合約,進而展開遊說行動,要求美國放寬對北京的出口、投資限制等制裁措施。
現任及前任美國官員對於美中之間的類似互動具有多少價值感到懷疑;報導指出,美國官員認為,中國使用策略困住美國,事實上對於協議能否達到實質改變則沒有期待。
美挨轟犧牲談判槓桿
報導指出,這次拜習會的安排讓拜登政府引來批評,某些輿論直指美方為讓習近平同意會面而犧牲了談判槓桿,例如擱置原本對於間諜氣球事件、中國在俄烏戰爭支持俄羅斯而打算對北京祭出的懲罰。
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資深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便說,拜登政府顯然對於這次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能否出現成果,毫無任何計畫。
辛格頓說:「拜登努力爭取跟中國共存(coexist),習近平則在同一時間爭取獲得勝利。」
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灣議題長期以來是美中關係裡的敏感話題,在這次拜習會裡也是關切重點。台灣大選將於明年1月舉行,知情人士說,中國外長王毅上個月在華府為拜習會預做準備時,曾要求拜登對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團隊明確傳達「反對台獨」訊息,而拜登政府在這次峰會維持華府長久以來「不支持台獨」的立場。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