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選民投票動向 牽動今年大選勝敗
多項民調顯示前總統川普連續8個月支持度維持領先,但紐約時報24日報導分析,其中一項警訊透露川普優勢其實可能不如外界想像般鞏固,民調勝出主要來自於不關心政治、沒有習慣收看傳統媒體而且沒有固定投票的冷漠選民(disengaged voters);如今拜登總統競選團隊面臨的考驗在於,找出為何遭到這群選民唾棄的原因,設法拉回票源。
報導指出,紐約時報與謝納學院(Siena College)聯合民調出現過去8年調查不曾發生的狀況,整體民調結果以及選舉期間的議題話語權,如今都由冷漠選民主導。
紐約時報與謝納學院針對2020年曾經投票選民進行的最近3次全國聯合民調顯示拜登支持度領先,不過拜登在登記選民(registered voters)之間的支持度則落後;川普過去幾年來支持度增加,幾乎都來自對政治較為冷感的選民給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對政治冷漠、投票率低的選民通常來自民主黨稱霸選區,許多冷漠選民雖然較傾向民主黨,在聯邦參議員選舉中依舊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不願繼續支持拜登的數量卻頗為可觀。民調顯示,2022年期中選舉沒有參加投票的選民當中,拜登在傾向民主黨的選民當中只拿到75%支持度。
報導指出,川普在低投票率、政治冷漠選民之間擁有高度支持,足以解釋這場大選的奇特之處。這是為何川普民調維持領先,但民主黨卻能在幾場投票率不高的特別選舉獲勝的原因。這個現象也能解釋為何川普在年輕選民、非白人選民之間支持度增加,因為增加幅度幾乎全面來自期中選舉並未投票的民眾。
川普憑藉冷漠選民支持而保持領先,讓選舉結果因此更為變化多端。未來6個月裡,傳統以來支持民主黨的冷漠選民可能回歸過去的投票傾向,許多冷漠選民則可能不出門投票,使得拜登因此獲利。
報導分析,拜登能否把心灰意冷的選民喚回,首先必須找出選民為何離開的原因,競選團隊能否接觸到這些選民則是勝敗關鍵。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