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科學家考慮離美 華人學者感嘆「以無奈的心情留在這」

研究項目聯邦撥款遭大幅削減,在全美學界造成巨大震盪;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近日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75%的科學家正考慮搬離美國。華人學者憂慮,如今多所高校實行招聘凍結,將積壓大量人才,在日後的就業市場形成踩踏效應。
這項由「自然」發起的民意調查共收到1200多名科研人員的回覆,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690名博後(postgraduate)研究人員中,有548表示自己正考慮離開美國,約占比79%;而在受訪的340名博士生中,255人有同樣的離美意向,占比75%。
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自己考慮搬離到有朋友、家人、或合作夥伴的國家;其中,歐洲及加拿大是被提及最多的兩個目的地,「我願意搬到任何支持科學研究的國家」,一位受訪者在調查中表示。
由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月前大幅削減聯邦撥款,各大學、機構數以萬計的科學家研究經費被砍。正在哥大攻讀博士三年級的林同學,研究方向為抗病毒藥物,他表示,由於研究經費被砍光,自己手頭的項目已經不得不暫停,「只能做做組裡其他的項目」。
林同學認為,大量科學家考慮離美「挺正常」,儘管美國研究人員的工資相對更高、機會也更多,「但美國現在有些項目拿不到資金更難做,對於研究人員來說,至少還是要做點東西的」。
一名不願具名的耶魯大學社科在讀博士生對本報表示,儘管他所在的學系並不依賴聯邦經費,但他仍認為,川普政府縮減撥款,將對研究人員的職業市場造成極大傷害,「都說僧多粥少,現在是這個廟給你拆了」;他也指出,如今多所高校實行招聘凍結,將積壓大量人才,在日後的就業市場形成踩踏效應,「像我也會思考一些別的出路」。
另一方面,不斷收緊的移民政策、以及干涉大學校園學術自由等因素,也讓更多學者顧慮重重。衛報(The Guardian)一項最近報導指出,三名耶魯大學的人文社科教授因不滿美國政治現狀而前往多倫多大學教學。其中,哲學教授斯坦利(Jason Stanley)表示,他在看到哥大因4億經費被砍而向川普政府妥協後,毅然決定離開美國,「當我看到其他大學沒有聲援哥大的舉動時,我開始感到非常擔心」。
據這名耶魯大學的博士生觀察,相較於習慣了政治壓迫的中國學生,其它外籍學生對此的擔憂更為強烈,雖然自由的學術環境如今正一點點遭到蠶食,但他也表示無可奈何,「你去到哪裡能找到一個更好的替代選項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