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 code點餐、服務不好...只給一成小費的消費者變多了

華爾街日報(WSJ)24日報導,越來越多基本服務也要收費或要小費,美國消費者忍無可忍,勇於少給小費的案例越來越多;為了避開刷卡時自動顯示的小費提示,某些消費者上館子時直接改用現金,對於品質欠佳的服務不再縱容,不少民眾則減少外食。
住在德州南部的64歲能源企業退休主管沙維吉(David Savage)說,如今到餐廳吃飯常常遇到餐點被弄錯的狀況,冰紅茶喝完了服務生卻沒幫忙續杯,妻子的沙拉則被沙拉醬淹沒。
每周外食數次的沙維吉表示,服務生一幅不想上班的模樣,顯然每個人都工作過量而重度疲勞。沙維吉說,平常上館子吃飯時會給18%到20%小費,如今如果遇到服務不好的狀況則只給10%,而且拒絕再次光顧。
華爾街日報在1000多名讀者的問卷調查中發現,許多受訪者對於餐廳服務欠佳、要求用QR code點餐等狀況越來越無法容忍,因此越來越勇於少給小費。
住在達拉斯的54歲企業主管羅林斯(Andy Rawlings)表示,如今餐廳經常收取刷卡附加費、「生活成本費」(cost of living fee)以及其他名目費用,金額通常是帳單的2%至5%之間。他說,如果收取這些費用,就不應該再收小費,「他們不該讓我曝露於帶有瑕疵的企業模式底下。」
每周上館子兩到三次的羅斯說,現在給小費時會先扣掉餐廳收取的各種費用。他說,曾經做過餐廳服務員的妻子,很不喜歡他斤斤計較,「服務生在旁邊等著,是滿尷尬的」。
堪薩斯州雷納夏(Lenexa)72歲退休房地產顧問魏柏格(Alec Weinberg)表示,自從有服務員告知比較喜歡現金,因為數位小費會被某些餐廳強迫分帳之後,就改成一律只給現金小費。每周外食約兩次的魏柏格說:「我是老人,身上總會帶一些錢。」他表示,上髮廊理髮、給旅遊嚮導也都是現金小費。
住在華盛頓州貝爾維優(Bellevue)的69歲科技專家薛爾茲(Paula Scholtz),以前跟微軟公司(Microsoft)同事一起到餐廳吃晚餐花200元屬於正常,但由於消費價格走高,小費也變高,現在改為在家自己料理鲑魚。他說,還是會給很不錯的小費,只是較少外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