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安赴美「來看看紐約」 DYCD張榮30載深耕移民教育

歷經四任市長,張榮已成為紐約市移民服務和教育領域的傳奇人物。從29年前加入新晉成立的市青少年與社區發展局(DYCD)起,他就在與這個部門一同成長。
從語言學碩士到英語教育專家
1986年,張榮從西安來到美國攻讀碩士,主修語言學與英語外語教學。「我畢業後就來了紐約,我很想看看這座城市是什麼樣子的。」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華人策畫協會(CPC),教授新移民英語與職業技能。華策會的教學生涯盡管只持續了兩年半,但讓他看到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即「改變他人,創造影響力」。1996年,紐約市新成立市青少年與社區發展局,他立刻看到了重回教育領域的機會。張榮知道,這將是一個絕佳的創造社會影響力的機會,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份工作將一直陪伴他,直到退休。

改變生活的教育使命
「知識淵博,對學生和教師充滿尊重,」這是DYCD副局長Mike Bobbitt對張榮的評價。30年來,張榮致力於市府教育項目的運作,改變了無數新移民的命運。
不少新移民曾經向張榮表示,由於英語能力欠缺,他們曾經害怕獨自購物或看病。張榮在DYCD推動的英語課程不僅幫助新移民提升語言能力,還教導求職技巧、簡歷撰寫以及參加家長會等實用技能。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令人鼓舞的時刻是聽到學生們說,我們的項目如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張榮一開始的學生年齡大多在十幾歲。多年之後,張榮在紐約市立大學(CUNY)兼職教學時,竟驚喜地在課堂上看到了熟悉的面孔。這些曾經的學生從張榮的課堂走向工作崗位,又再回到校園深造,部分甚至加入市府,延續公共服務的使命。
退休後,教學旅程未止步
29年的旅程後,本周將是張榮在DYCD的最後一周。張榮表示退休後希望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但教學仍是他的熱情所在。「我希望繼續教學,每年可以在CUNY教一兩個學期。」
對於年輕一代投身移民服務和教育領域的建議,張榮強調「深入社區」的重要性。目前,DYCD項目中華人比例較少,不到10%,多以西語裔為主。但透過與社區的緊密連結,張榮也得以精準了解需求,為不同學生設計出真正有幫助的課程。
「與人交流,了解真實需求,專注於能改變生活的技能,」這是張榮作為教育者的「秘訣」。雖從市府卸任,張榮作為教育家的旅程卻仍未畫下句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