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買不到這些乾貨 食品批發商:送回中國都比清關便宜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在紐約從事進口批發的食品供應商備感壓力;業者表示,由於關稅已經高到無法接受,很多批發商選擇將已經到美國、正等待清關的進口貨物再運回中國,若兩國關稅和談數月未果,很多貨品可能會出現「熔斷」的現象。
▼收聽「紐約客談」:
通常當中國食材進入美國市場後,會先由進口批發商負責報關和初步分銷等,再由地區性的貿易公司將食材配送到中餐館或超市。客戶包括曼哈頓華埠老字號餐廳「合記(Hop Kee)」等的鴻旺貿易公司(Hong Won Trading)合夥人李永和表示,公司主要為紐約中餐館提供醬料、罐頭食品等食材,上游的進口批發商對關稅變動十分敏感,往往在政策發布後兩三天內就會調價。
李永和說,此次關稅戰,他已經經歷了來自批發商的三次漲價,而因應漲價,他也需向中餐館提價,「中餐館的海鮮醬現在價格還是40元一箱(六瓶),下周就會漲到65元一箱。」
李永和說,以前的漲價都是一兩元的小幅度變動,但現在的漲幅都是5元、10元、20元。此外除了調料和食材外,中餐廳的塑膠外賣盒因有高達80%進口自中國,目前也經歷了15%至20%的漲幅。
據李永和的觀察,供貨鏈上游的進口批發商,已經出現不敢進貨的情況,「他們現在想把已經到美國、但是還沒有清關的貨物運回中國,因為實在沒法承擔高昂的關稅」;他擔心,若這樣的狀況繼續僵持兩三個月,「會出現很多缺貨的現象」。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進出口批發業者表示,確實已經有同行暫停了部分來自中國的貨品訂單,「冬菇、草菇、馬蹄這種美國找不到替代品的食材,肯定會出現供貨短缺」。這名業者也坦言,雖然他所在的公司從中國、台灣、東南亞等地都有進貨,「但中國所占比重最高,因為他們的貨品確實有物美價廉的優勢」。
在這名業者看來,此次貿易戰來勢洶洶,「關稅已經高到沒有辦法接受的地步,基本就是中美貿易脫鉤了」。儘管他所在的公司規模體量大、較有能力吸收一定成本,但他也觀察到,貿易鏈中每個的環節,都有漲價的亂象,而就連部分美國生產的亞洲食材,「雖然沒有漲價的必要,但是也有了漲價的動作」。
這名業者說,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只調價了部分貨物,漲幅接近10%,但他還有數批訂單,會在兩、三個月後抵達美國,「我還是覺得兩國之間有機會把關稅談下來,否則會對整個貿易鏈、尤其是最為被動的消費者,造成前所未有的打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