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2.0前的平靜 全球政府、企業今年來發債額創同期紀錄

尹錫悅逃離官邸?青瓦台回應了 知情者曝他「過得不錯」

王冬妮新書解讀祖父王賡的非凡人生

王賡16歲便考入清華學堂的留美預備班,成為第一批接受中西結合教育的學生。(受訪者提供)
王賡16歲便考入清華學堂的留美預備班,成為第一批接受中西結合教育的學生。(受訪者提供)

一本涵蓋了中國歷史和家族傳記的新書「江河行地,海浪無聲:我的祖父王賡」日前舉辦線上分享會。這部作品以作者王冬妮的祖父王賡為主角,講述了一位清末留學生在動盪年代中經歷的輝煌與苦難,展現了一個家族百年命運的起伏。通過史料、家書與回憶,描繪了王賡個人的成長軌跡,也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風雲激蕩的時代,感受家國命運的交織與牽絆。

王賡於1895年5月1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嘉樂堂,是著名的中華民國陸軍少將。這本書由王賡親孫女、史丹福大學古典學博士王冬妮著成,書中涉及王賡的留學時光、性格特徵、情感經歷、和抗戰風雲等,

在分享會中,王冬妮對新書的結構做了介紹,闡述了王賡的童年生活,留學,婚姻和工作經歷。故事從1895年的無錫展開,王賡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官宦家庭,家族崇尚儒學,注重培養子孫的視野。當時,中國正值甲午戰敗後的危機與變革時期,先進思想漸入人心。家族決定讓這位年少聰慧的男孩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憑藉家學底蘊和天資聰穎,王賡16歲便考入清華學堂的留美預備班,成為第一批接受中西結合教育的學生。在清華學堂,他接受了系統的英語訓練和西方自然科學課程,為他後來的留學生涯奠定了基礎。

王賡赴美留學的經歷,是書中最具吸引力的篇章之一。他先後進入密西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最終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深造,並成為中國少數成功進入西點軍校的學生之一,在那裡他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掌握了西方最先進的軍事理論與實踐。他不僅在學術上成績優異,還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與不同國家的同學交流思想,極大地開闊了眼界。

王冬妮表示,在西點軍校的歲月中,祖父受到了美國民主與工業化制度的深刻影響,讓他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留學歸國後,王賡進入北洋政府擔任要職。他在軍事領域的專長使他迅速嶄露頭角,被派往多個重要崗位,負責國防建設與軍備改革。在參與巴黎和會的工作中,他與顧維鈞等一代精英並肩而立,為中國爭取國際利益。

然而,王賡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1932年的「淞滬會戰」期間,他因誤闖使館事件被日軍拘留。雖然很快被釋放,但這一事件卻讓他被迫離職,從此遠離了高層權力中心。這段經歷成為傳記中的感人篇章,描述了他如何在被政治放逐後,依然堅持為國家貢獻力量。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賡雖然因健康原因無法奔赴前線,卻選擇隱身幕後,後參與滇緬公路的建設和兵工署的管理工作。他在戰時經濟的艱難條件下,成功統籌資源,為前線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這本傳記不僅展現了王賡在外的事業成就,也描寫了他複雜的家庭生活。他與第一任妻子陸小曼離異後,與作者王冬妮的祖母陳劍趣再婚,並生有一兒一女。

即便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王賡的心中仍牽掛國家的命運。1942年,他被指派為國民政府赴美軍事代表團成員,可惜壯志未酬, 路途中腎病復發,病逝於埃及首都開羅。

書中收錄了50餘張珍貴照片,包括王賡在西點軍校的畢業照、兩次婚姻的結婚照,以及民國其他重要歷史人物的群像照等,這些影像和書信共同構成了一幅時代的畫卷。

王冬妮表示:「祖父的故事是一面鏡子。我寫這本書的初衷,不僅是為了記錄家族的歷史,也是為了讓更多人明白,無論身處何種時代,每個人都能為國家的進步貢獻力量。」

這本書的出版不僅為作者的家族留下一份珍貴的記憶,也讓更多讀者得以窺見歷史深處的感人故事。從王賡的經歷中,讀者可以看到家國情懷的延續,感受到個人在大時代中的擔當與選擇,也是對那個時代的一次深情回眸。

「江河行地,海浪無聲:我的祖父王賡」新書封面。(受訪者提供)
「江河行地,海浪無聲:我的祖父王賡」新書封面。(受訪者提供)
王賡與作者的祖母陳劍趣照片。(受訪者提供)
王賡與作者的祖母陳劍趣照片。(受訪者提供)

西點軍校 留學生 中華民國

上一則

12強棒球冠亞賽 謝凱婷灣區趕赴日本 場外應援

下一則

「里斯本丸沉沒」還原歷史 金山主圖書館免費公映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