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關稅未降 下游廠商轉向台灣大量進貨

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不到半個月變化多端,目前最新進度是,美國暫緩多國對等關稅90天,大多數國家適用於10%基準關稅,唯獨對中國商品課徵145%關稅;另外針對電腦、智慧型手機及晶片等也另外新增豁免對等關稅。矽谷灣區的台灣食品進口中盤商私下表示,許多下游零售商因為中國進口成本增加,反向台灣貿易商下訂單囤貨,上周反而增加不少生意,還遇到零售商指定特定商品,想以台灣商品取代市場需求。
台灣食品進口商指出,川普政府4月2日宣布全球180多個國家課徵至少10%稅率,最多高達50%,且台灣當時被定調加徵32%時,自己和多家下游廠商也急著開會討論應變措施,發現怎麼算都無法再壓低成本,勢必得漲價,但漲價又會影響到市場行情,感到貿易市場全被打亂了,相當萬念俱灰。
他說,還記得那周許多下游廠商緊急發通知,要求貿易商、供應商重新提供報價,他以32%計算後,發現至少得將報價提高二成才不賠錢,於是他重新計算報價,發現若加徵關稅若維持在10%內,原本未漲價的報價還能應付得過去,只是自己利潤少一些而已,仍能維持市場行情。於是他在報價單中特別提到:「若加徵關稅最後定調為10%,可維持原始報價。」
沒想到就是這句話促成了後續下游廠商的大量進貨舉動。台灣食品進口商指出,川普總統4月9日突然宣布「各國對等關稅90天內暫時一律課徵10%」,居然應驗了他當初在報價單上寫的關稅10%額度。
他說,當天政府一宣布,好幾家下游廠商突然要求進大量訂單,比往年同期還要多,並希望「加急進口」,主要原因就是要趕在90天內順利進口到美國,以防任何變數;且有些廠商還說,中國目前被課徵145%的關稅,雖然台灣商品原始成本比較高,但算了關稅以後價格反而比中國商品划算,且台灣商品品質好,消費者回購比率高,若關稅戰不停,不排除直接用台灣商品取代需求。對這家台灣貿易商來說,反而有種因禍得福的感覺。
另一家台灣貿易商指出,自從4月初開始關稅戰就每周都有不同的變化,她認為這是全球秩序重新分配制定的開始,這一、兩年內勢必會有新秩序出現,身為一般中小企業的確面臨較大的挑戰。她自己也重新調整了進貨的數量與商品選擇,盡量選比較具有獨特性且不可取代性的商品,以免在關稅一日三變的情況下,貨品還沒到港就滯銷或被課重稅,得不償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