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創業名人 都從史丹福輟學

在全球創業熱土矽谷,「輟學創業、改變世界」長年被奉為創業者的傳奇路徑。其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的輟學生,更被視為最具潛力與氣場的一群。一些年輕創業者甚至刻意強調自己「史丹福輟學生」的身分,彷彿這本身就是獲得風投青睞的保證。
這種風潮可追溯至1990年代網路泡沫初起之際。華裔學生楊致遠(Jerry Yang)與費洛(David Filo)於史丹福宿舍創辦Yahoo,休學創業並成功打造全球首屈一指的網路入口,也掀起首波「史丹福輟學創業潮」。另一知名案例則是馬斯克(Elon Musk),雖以Tesla與SpaceX聞名,但其實也曾短暫就讀史丹福博士班,不到一周便退學投身創業。
根據CB Insights與彭博新聞統計,若一家公司成為市值逾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其創辦人來自史丹福的機率高達10%,遠超其他美國學府。這背後形成一套緊密的創業利益鏈:教授變身天使投資人、講師兼任創投合夥人,甚至校方本身也透過基金參與投資。
彭博報導指出,支付平台Bolt創辦人布萊斯(Ryan Breslow)在大二時輟學創業,至少有三位電腦系教授投資其公司。2013年,另一支付新創Clinkle吸引十多名學生退學加入,背後同樣有教授資金介入。儘管史丹福設有利益衝突政策,但該規範並不適用於兼職講師與訪問學者,令外界對教育與資本角色界線產生疑慮。
創投講師列文(Peter Levine)坦言,學生經常在食堂主動向他提案;而創辦加速器StartX的特投曼(Cameron Teitelman)則直言,一些講師利用資訊不對稱壓低學生股份。
最具爭議的例子莫過於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她於19歲從史丹福退學創辦血液檢測新創Theranos,號稱能用幾滴血完成上百項醫療分析,被譽為「女版喬布斯」。然而該技術最終被證實虛構,公司倒閉,她本人亦於2022年被判刑11年,成為史丹福輟學神話的負面教材。
儘管如此,今天在史丹福,「輟學創業」仍是個別現象。布萊斯指出,學生傾向於暫停一學期或僅選修兩門課,以便投入創業。
本報曾經報導過的Pika Labs創辦人郭文景(Demi Guo)便是從博士班停學創業。而求職平台Simplify創辦人Michael Yan、HeyBoss AI創辦人曲曉音等雖為輟學生,但多已具備豐富的技術背景與產業歷練,並非一股熱血即貿然創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