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金制度改革推動房市轉型 「固定費用」平價經紀崛起

隨著去年全美房地產交易佣金制度的重大改革正式上路,房地產經紀需與買家簽訂書面經紀合約後,方可提供看房服務。此舉旨在提高交易透明度與消費者保障,也意外掀起了一波對「合理收費、明確服務內容」的經紀服務需求。特別是在高房價、高佣金壓力沉重的灣區市場,一種主打「省錢、明碼標價」的固定費用平價(Flat-Fee)經紀服務,快速受到買賣雙方關注與青睞。
傳統房產經紀多依據成交價收取2%至4%的佣金。例如,一筆售價150萬美元的房產交易,佣金可能高達3萬至6萬美元,對屋主或買家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固定費用經紀則採用統一收費標準,不論房價高低,皆以明確金額收費,強調成本可預期、服務更透明。
以加州為例,「CA Flat Fee」公司提供從房屋行銷、安排看房到協助談判的全套銷售服務,僅收500美元前期費用與5000美元成交費,對比傳統經紀節省可觀。位於舊金山的「Flat Fee Buyers」則推出針對購屋者的方案,9999美元即可獲得專業的購屋諮詢與交易協助,對於首次購屋者或預算有限的民眾而言格外具吸引力。
部分使用者指出,在過去高額佣金下,難以衡量所支付費用與實際服務之間的落差,而固定費用的出現,讓房地產交易變得更簡單、也更容易掌控。
然而,平價經紀並非萬靈丹,服務內容多半經過拆分,且角色職責清楚界定。例如,有經紀便明言:「我專責提供報告分析與出價策略,看房部分建議客戶自行前往周末開放參觀。」
對此,灣區資深房產經紀王華民(Alex Wang)提醒,傳統經紀雖然費用較高,但其在專業度、在地經驗、議價策略與流程協調方面,往往能提供更多價值。他曾見過買家在缺乏經驗與數據分析的情況下,提出遠高於其他競爭者的出價,最終竟比第二名高出60萬美元,損失巨大。
此外,在地方政策與交易規定上,使用跨區經紀也可能產生誤差。王華民舉例指出,一位買家在聖塔克拉拉縣購屋,卻雇用不熟悉當地交易慣例的阿拉米達縣平價經紀,結果錯誤支付了應由賣家承擔的7500美元產權過戶費。
在全國佣金制度日趨透明與分工日益明確的情況下,消費者面臨更多元的選擇。平價經紀與傳統經紀模式之間的差異與界線也逐漸清晰。業界專家建議,無論是買家或賣家,都應根據自身需求、預算與對專業服務的依賴程度,審慎選擇經紀服務方案,充分了解其提供的內容、責任分工與可能的限制,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房市中作出明智決策。
FB留言